東南網-福建日報6月27日訊(本網記者 董建國)這是一座新城,歷史不足百年,卻是全國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的發祥地之一。
2008年以來,這里有1人當選“全國道德模范”、4人獲得“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64人榮登“中國好人榜”、65人榮登“福建好人榜”,入選人數在福建各設區市遙遙領先。
三明市,閩中山區的一座地級市,雖不為許多人熟知,但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領域,卻有著“文明先行者”地位。30年來,該市持之以恒深化文明城市創建,追求的就是為了讓群眾生活更美好。
在30年堅守中傳承文明
25日上午,市行政服務中心,辦事的市民絡繹不絕。在衛生局窗口,市民張先生咨詢辦理飲食店的衛生許可證手續。工作人員耐心介紹了申報所需材料、審批程序等。
“原來辦理這些事情需要跑很多部門。現在歸攏到服務中心來,很方便。”張先生說畢,在評價系統上給出了“非常滿意”的評價。
“群眾來服務中心辦事,完全可以做到‘送件走人’,中心會全程代辦。”中心負責人陳興介紹說。對于這樣的零距離服務,當地百姓紛紛點贊。
這樣的優質服務,是三明市多年來開展“滿意在三明”活動的一個縮影。
三明市委文明辦主任劉閩華說,三明建城歷史不過半個世紀,歷史上基礎設施不足,城市管理不完善,“臟亂差”問題突出。
上世紀80年代初,三明市在全國率先開展“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以治理“臟亂差”為突破口,開展“滿意在三明”活動,逐步解決了群眾反映強烈的行路難、購物難、如廁難、住房難、娛樂難等實際問題,城市面貌煥然一新。1984年6月,第一次全國“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工作會議在三明召開。以此為契機,三明大張旗鼓推進文明城市建設。
30年來,“文明”成為三明全市上下的不懈追求,三明市領導一任接著一任干,精神文明始終是全市工作重要目標,文明創建始終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始終與經濟建設工作統一部署,統一安排人財物,統一檢查考核。
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本就相輔相成,三明的抓經濟不忘抓精神的兩手抓收到兩促進的效果。雖然區域優勢不足、歷史基礎薄弱,但三明近年經濟保持兩位數增長,已連續四屆榮獲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先后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長安杯”等稱號。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6-26莆田市召開迎接全省創建文明城市總評工作動員大會
- 2014-06-26南安市召開迎接省級文明城市總評動員會
- 2014-06-26長樂市領導深入基層 騎行督查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 2014-06-25三明市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中改善民生紀實
- 2014-06-24省委文明辦察看武夷山市文明城市創建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