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評論】學會吃不了“兜著走”的餐桌文明習慣
中國人最講究吃,請客吃飯“十碗八碟”,客人吃的好,就是對客人的尊重。我們喜歡熱鬧,三五成群因吃而為伴,叫囂、敬酒,只要高興就好。當所謂的“尊重”、所謂的“熱鬧”與吃相搭配,特別是在公共場所的時候,產生的化合效應便已違背了“文明”的規律。
2015年7月17日,平潭綜合實驗區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下發《關于全區進一步組織開展“文明餐桌”行動的通知》,努力讓“文明用餐、節儉消費”在全區蔚然成風。
早在2013年1月16,由騰訊微博認證用戶徐俠客(國土資源報副社長)在騰訊微博發起“光盤行動”,倡導網友珍惜糧食,加入行動;1月22日《新聞聯播》報道該活動,號召大家節約糧食、從我做起。就此“光盤行動”便掀起了國人文明用餐的潮流。而這一潮流刮到如今,又以何趨勢發展?
餐桌文明是社會文明的重要體現。它承載的不僅是幾千年來“民以食為天”的風俗傳統,更傳承了中華民族尊重勞動、珍惜糧食的傳統美德。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迅速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人們覺得打包是一種麻煩、打包使 “面子”掛不住、認為得舍去一點點不算浪費,又何必為“半斗米折腰”。但有句話說得好:勤儉不是吃苦,而是對有限資源的珍視,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可又有多少人還記得勤儉這一優良傳統,又有多少人還在勤儉節約著?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面對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奢侈、浪費現象,作為一名普通人,雖然我們扭轉不了歪風邪氣,但是只要我們站住腳跟,從自己做起,厲行節約。有勤儉節約意識,放下所謂的“面子”,做到計劃點餐,合理用餐。對于吃不了的飯菜,學會吃不了“兜著走”,不制造餐飲垃圾,浪費錢財。一旦大家都這樣做了,文明用餐便能成為了一種習慣。那么,請將文明習慣進行到底。(區黨群工作部文明創建處 陳曼莉)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相關新聞
- 2015-07-09原創評論:選好人 學好人 做好人
- 2015-07-08原創評論:歷史不能忘卻 和平更須珍惜
- 2015-06-23原創評論:在端午中重拾傳統文化
- 2015-06-08原創評論:草根創業 不做商業做公益
- 2015-06-15原創評論:莫把惡俗當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