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早晨,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城區(qū)的一路段,有迎親車隊將車停在路上,一伙年輕男子把幾乎全裸的新郎用透明膠帶綁在路中間的一根信號燈桿上。接著,雞蛋、蛋糕被丟向新郎,新郎瞬間變得“五彩繽紛”。嬉鬧過后,地上留下了一地垃圾,讓環(huán)衛(wèi)工著實忙了半個多小時。據(jù)了解,當時在鬧新郎時,迎親的車隊就停在了機動車道上,給其他過往車輛帶來不便,婚車還用紅紙遮擋了號牌。(6月5日,中國青年網(wǎng))
筆者查閱有關鬧婚的風俗傳統(tǒng),發(fā)現(xiàn)鬧婚亦稱鬧洞房,最早出現(xiàn)于先秦時期。古人鬧洞房,取辟邪驅惡之意,又有融洽新人關系,表達賓客祝福之愿。現(xiàn)在鬧洞房一般在婚宴之后,大家酒足飯飽,往往要走進洞房,逗逗新郎新娘,人們在歡笑中把婚禮推向高潮,目的是為了增加婚禮中的歡樂氣氛。
然而,這一習俗在經(jīng)歷了上千年的演變再加上外來文化的沖刺,其意義和方式已經(jīng)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的變得庸俗無比,惡俗不堪,很多地方演化成單純以挑逗和侮辱女性為樂趣的惡性事件。比如強迫脫衣、穿奇裝異服、在臉上涂畫、做性暗示動作,猥褻新娘或伴娘,有的地方甚至鬧出官司、鬧出人命。6月4日中國新聞網(wǎng)報道了在陜西榆林市某高檔小區(qū)內發(fā)生一起悲劇,白天剛剛舉辦完婚禮的男子蔡某,在晚上鬧洞房時為躲鬧洞房從6樓墜下,經(jīng)搶救無效后死亡。
我國不少地方之所以還存在著不同形式的鬧婚習俗,是因為有的人認為鬧婚是為了給新人捧場爭面子、為了增加婚禮熱鬧氣氛、為了增添新人的幸福與甜蜜……孰不知,一些不文明的鬧婚習俗,在婚禮上不但不能添彩,反而只會敗興,給新人帶來傷害,尷尬,給人生最幸福的時刻帶來遺憾和痛苦。
筆者認為,適當?shù)聂[婚形貌是無須反對的,這既是對新婚夫婦的一種祝福,也可以增加喜慶歡樂的氣氛。關鍵是在于以什么樣的形式讓親人接受、讓社會認可。文明、溫馨的鬧法不僅烘托了婚禮的氣氛,還能成為婚禮最美的記憶。每一位鬧婚者在分享親朋好友幸福時刻同時,一切本著祝福新人,給新人增添喜慶為原則,做到適度而不低俗,弘揚鬧婚中好的、善的、文明的一面,這樣的“鬧婚”才更有意義,也將會讓新郎、新娘銘記一生。可以說抵制不文明鬧婚,不能只靠一對新人或一個家庭的力量,而應該是“全民工程”,讓全社會共同行動起來,讓不文明的鬧婚惡俗休矣!(泉州市豐澤區(qū)委文明辦供稿)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4-03各地過清明節(jié)的風俗習慣大薈萃
- 2015-03-10廈門一中創(chuàng)新寒假作業(yè)形式 讓學生圖文記錄過年風俗
- 2015-02-15福州特色風俗:女兒女婿春節(jié)前回娘家送年禮
- 2014-09-10福州閩侯風俗里中秋節(jié)要掃墓 男丁須在墳頭痛哭
- 2014-03-25民族禮儀之錫伯族風俗禮儀(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