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李斌作典型發言(福建畫報記者提供)
中共東山縣委 東山縣人民政府
近年來,東山縣堅持把創建省級文明縣城,作為推動各項事業的重要抓手,展示對外形象的閃亮“名片”,建設美麗生態旅游海島的精確“標尺”,回應群眾提升幸福指數的最大“民意”。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人為本,夯實文明縣城創建社會基礎
我們始終堅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文明創建的首要任務和中心環節,努力在“三個引領”上下功夫。一是在價值引領上下功夫。充分發揮谷文昌精神發祥地的獨特優勢,建設谷文昌紀念園,創新學習“4+1”主題活動,策劃一條可參觀、可學習、可體驗的現場教育專線,讓學習參觀者能深切體會谷文昌精神。推進“重心下移訪民情、包村包戶全覆蓋”活動,全縣31名處級干部掛鉤全縣77個村(社區),1694名縣鎮干部聯系33410戶群眾,在聯系扶助群眾中踐行宗旨、引導群眾。廣泛開展“感懷谷公”、“學谷公、見行動”、“谷文昌精神進機關、進校園、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六進’”等系列活動,重心下移,覆蓋全縣,從黨員干部向基層群眾、各行各業拓展,引導干部群眾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二是在道德引領上下功夫。挖掘關帝文化、黃道周文化,把“真善美”普及到全縣道德講堂。將關帝誕辰日設為全縣“慈善日”,縣里成立慈善總會,鎮、村(社區)相應成立多個助學、救助基金會;抓故居修繕、抓文化研討,弘揚黃道周“一代圣賢”“一代完人”的風范,引導群眾見賢思齊、愛國愛鄉、守法誠信,涌現出省、市“道德模范”5人、“身邊好人”6人。三是在風尚引領上下功夫。全方位推進文明公益宣傳、移風易俗,以文明公約形式推進城區婚葬習俗簡化,深受群眾好評。抓好各類文明主題活動,開展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網絡、文明短信等行動,讓文明之花在全島處處綻放。
二、因地制宜,打造文明縣城創建特色品牌
我們立足東山實際,注重“三個結合”,著力打造生態海島、富美海島、平安海島。一是注重與生態建設相結合,打造生態海島。在新起點上把谷文昌老書記的綠色事業弘揚好。推進“三大規劃”。抓住作為全省“多規合一”試點縣的有利契機,聘請高端規劃團隊為東山修編城鄉建設、旅游發展、生態建設“三大規劃”,新編《美麗東山戰略規劃》、《風貌專項規劃》等專項規劃,為打造生態旅游海島量體裁衣。推進“三維建設”。陸域推進綠化、保潔、治污、治違“四個全覆蓋”;海域加強海岸、海灣、海島、海灘、海水“五海資源”保護;空域抓好汽車尾氣、工業廢氣、餐飲油煙、道路(工地)揚塵“四氣”監管。推進“三大行動”。抓好“學習谷文昌?綠化東山島”、“整潔環境?美化家園”、“保護碧海銀灘?建設生態海島”行動,干部群眾形成“愛島愛家、保護生態”共識共舉。經過努力,東山通過了“國家級生態縣”驗收,成為全國十二個首批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之一,全省五個國家級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之一,是2014年“中國深呼吸小城”100佳,位居“全國美麗海島”評選第三。二是注重與城鄉建設相結合,打造富美海島。把城區做大。堅持舊城改造和新區拓展同步推進,累計投資超過20億元完善城市道路、管網、公園等市政設施,建成多個現代宜居精品小區,進一步拉開城區框架,中心縣城規模擴大一倍,集聚功能更加突出。把景區做靚。著眼“一島一景區”,堅持把景區景點作為彰顯城市文明的“靚麗窗口”來建設,推進全域旅游、智慧旅游“兩項試點”,注重完善配套、豐富業態,投資1.5億元推動風動石-塔嶼景區創5A、馬鑾灣景區創4A,海灣公園,金鑾新區成為旅游新亮點。結合“一鎮一日游”,重視文化傳承保護,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韻、一村一景”,推進建設一批富美鄉村。把園區做強。在全島的東北、西北部規劃建設兩個園區,發展海洋水產、玻璃新材料產業,城區企業實施退城入園,打造支撐東山未來發展的兩個增長極。主島其他部位保護起來發展生態旅游、宜居鄉村,力爭用三年左右時間建成美麗的生態旅游海島。富美海島的建設,帶動經濟社會發展實現速度、質量與效益的有機統一,2014年實現GDP 139.5億元,財政總收入17.39億元,人均GDP、財政水平及城鄉居民收入位居全市前列。連續四年成為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縣”,進入中國最具投資潛力特色示范縣200強行列。三是注重與平安建設相結合,打造“平安海島”。把文明創建融入平安海島建設的方方面面,不斷增強群眾的安全感。創新網格服務。突出“一把手”主抓、“一體化” 建設、“一張網”統管、“一站式”服務,投資6000萬元,在全省率先建成覆蓋城鄉的視頻監控和網格管理服務系統,健全網格服務管理運轉機制,形成多部門聯動、多層級銜接格局。創新綜合治理。推行“巡邏、巡查、巡防”為主要勤務模式的警務運行機制,點對點調度、扁平化指揮、高效率處警。抓好校區、景區、港區、廠區、社區等重點部位、領域綜治管理,多管齊下,聯動提升,創建全省基層“道安”示范縣,全國漁業平安示范縣。創新信訪調解。完善主要領導接訪機制,構建縣級信訪調解中心、部門多元調解平臺、鎮村綜治信訪維穩中心(工作站)三級平臺,推行“一站式接待、一條龍辦理、一攬子解決”聯合接訪調處,踐行“信訪路線圖”,連續四年信訪實現“四無”。綜治考評連續兩年全市第一。
三、惠民利民,體現文明縣城創建價值追求
我們堅持以惠民利民作為創建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構建“三個環境”,讓群眾共享創建成果。一是構建覆蓋全島的環衛環境,增強群眾的舒適感。把環境衛生作為文明創建的重點常態化工作來落實。推進垃圾處理一體化,投資4365萬元建成12座垃圾中轉站、67個垃圾驛站,實現全縣城鄉垃圾當天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建設污水處理一張網,建成日處理2萬噸量的雙東污水處理廠和21個村級氧化塘,縣城生活污水收集率達100%。隨著下一步兩個園區污水廠建成投產,可實現城鄉污水處理全覆蓋。完善配套機制 “一條龍”,財政每年安排600萬元用于城鄉環境衛生整治;分別按1.5—2.5‰、3‰配備城區、鄉村保潔員;重點路段落實“全天候”保潔機制。干凈整潔是東山最好的優勢,也是群眾認可的民生工程。二是構建文明和諧的生活環境,增強群眾的幸福感。著眼全島一盤棋,全方位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在城區,建成了二甲新縣醫院、文昌學村、特教學校、社區醫療中心、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以及文博中心、市民文化廣場、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帆板帆板訓練基地等科教文衛設施,規劃建設一批群眾性文化活動廣場,讓群眾休閑娛樂有去處、有平臺。在鄉村,高標準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全縣農村實現“五通五有”,即村村通自來水、通水泥路、通公交車、通公共照明、通高清電視;村村有公園、有球場、有新型公廁、有規范衛生室、有便民服務站。鎮級青少年活動場所、農家書屋、農民健身工程點實現全覆蓋。三是構建優化簡化的服務環境,增強群眾的便利感。推進行政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組織縣直42個單位172個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項目進駐,設立重點企業、重點項目代辦點及5個分中心,審批時限全部壓縮至50%以下,當日即辦率80.99%。建成全縣7個鎮、77個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代辦點),窗口行業群眾滿意率超過90%。同時,精心組織志愿服務活動,全縣注冊志愿者超過8000人,志愿隊伍超過100支、工作站點32個。
四、創新舉措,強化文明縣城創建工作保障
我們堅持把文明縣城創建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強化“三個保障”,確保創建工作落實。一是強化組織保障。成立縣創城領導小組,組建創城工作指揮部,12位縣級領導擔任正副指揮長,堅持以測評體系為導向,以測促創,以評促糾,把部門、鄉鎮、社區、群眾創建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形成合力。二是強化投入保障。近三年來,每年確定一批群眾迫切希望的教育、衛生、文體等項目,累計實施民生項目95個,投資21.8億元。同時,落實“以獎代補”,每年給予每個村(社區)10萬元創建經費。進一步加大未成人工作保障力度,特別是在全省率先實行義務教育階段校服免費發放、學前保育費補助50%、校車(縣、鎮、村)“三三補助”機制等三項普惠政策。三是強化機制保障。制定出臺創建文明縣城三年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進一步健全責任分解、目標管理、宣傳教育、考核問責、獎懲激勵等機制,使創建工作常抓常新、常態長效。
我們的工作取得了積極進步,得到了充分肯定。同時,我們的工作也存在明顯差距,需要保持清醒、增強自覺。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這次會議精神,緊盯更高目標,以更大力度、更強舉措再創新的業績。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7-06鯉城區委編辦常抓不懈 扎實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 2015-06-26晉江充分利用網絡平臺 推動精神文明創建
- 2015-05-18豐澤區推動精神文明創建向“三新”組織延伸
- 2015-05-07漳州市文明辦調研詔安縣農村精神文明創建工作
- 2015-03-10精神文明創建需要鍥而不舍一以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