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漳州6月17日訊(見習記者 蒲怡丹 通訊員 蔡其標 陳樓忠 文/圖)十八年來,他一直在兒子“修筑”的無障礙“孝道”長廊來回行走,原先羸弱的身體如今鍛煉得棒棒的。“多虧是這無障礙‘孝道’長廊,否則,他就成廢人了。”妻子林美卿感慨地說。這是發生在南靖縣高新園靖城村一個平凡家庭盡責與盡孝的感人故事。
在1976年,23歲的戴長生與21歲的林美卿相知相戀,婚后生下一男一女,一起種田、做點小生意,日子過得不亦樂乎。可“天有不測風云”,在戴長生46歲那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戴長生在折斷的大腿里安裝了不銹鋼板。但術后狀況不良,身子左側活動自如,右側卻麻木酸痛,或許是傷及大腦神經,他留下了偏癱后遺癥。喂飯、洗刷、扶他大小便等活兒都靠妻子一人。
癱倒在床的戴長生脾氣變得十分暴躁,常常一不順心就毆打喂飯的妻子,妻子的手臂、背部被打得青一塊,紫一塊,但林美卿卻毫無怨言,每天三次用溫水給老公泡腳,揉捏偏癱一側的肩膀、大腿及腳掌,激活失去知覺一側身子的神經。每天,林美卿還要攙扶或背他到衛生間大小便。有一次,戴長生便秘,服了瀉藥都不見好轉,妻子買來一次性手套,帶上后用手指將肛門里的“算盤屎”摳出來……幾個月勞累奔波過后,林美卿憔悴蒼老了許多。
兒子戴繁盛覺得這并非長久之計,得必須想個良策讓老爸重新站起來,防止肌肉萎縮,邁出自信的腳步才行。于是他聯想到天寶鎮五里沙林語堂紀念館里的長廊餞道,“何不在自家也筑個‘棧道’,讓老爸在自家‘棧道’里行走,既鍛煉身體,生活又可以自理。”于是,他請來電焊工,在廳堂、臥室、臥室后門、后院與衛生間安裝直徑3厘米的空心鋼管,筑起了兩行長15米、欄距54厘米的欄桿,并在后院餞道上空搭起一行鐵板,防止日曬雨淋,一家人笑稱為無障礙“孝道”長廊。在廳堂里,放一只輪椅;在臥室里放一張床;在后院衛生間安裝專用馬桶。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5-20原創評論:孝道背后的誠信
- 2015-04-03“清明代掃”勿讓孝道變味
- 2015-04-01凝神聚氣弘揚孝道 三明舉辦"百善孝為先"道德論壇
- 2015-03-11重視家庭建設 孝道先行
- 2015-01-16跪拜的孝道與現代教育理念相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