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北京化工大學生許濤通過微博募捐拯救患白血病父親,并承諾3~5年內還款,幾個月時間募集到數十萬元。時隔3年,曾經給許濤捐款的曾鵬宇收到許濤匯來的錢款——在原來捐款的基礎上,還多出10%利息。這一踐行承諾的舉動感動許多網友,網友們紛紛為其點贊。(5月14日《海峽都市報》)
當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我感慨不已。也從許濤募捐救父這件事之后看到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可貴和傳承。
一是“百善孝為先”。 3年前的許濤還是一名在校大學生,家中以務農為生,年收入不過3萬元。面對繁重的學業,沒有任何經濟來源的他,當時他的父親已經配型成功,但無力承擔骨髓移植等治療費用近40萬元,自己無路可走的情況下,為了給身患白血病的父親治病,最后通過微博募捐的方式借錢。幾個月時間募集到數十萬元,幫助家里暫時渡過了難關,延長了父親的生命。當時的他,不是想讓大家捐款給,而是借給他,一借就要舉債數十萬,不能不說這是一種大孝。有人說:良好的品德從孝悌開始,而正是有了“孝”在先,后面的善行才源源不斷。
二是“誠信是立身之本”。許濤當時通過微博募捐時就承諾在3~5年內把錢連帶5%的利息還款。如今的他已經大學畢業在北京工作,感恩于當時大家的熱心幫助,把當時的5%的利息改為現在的10%。這種“言必信,行必果”的品質,讓我看到 “誠”字的可貴。也讓我想到了全國道德模范“油條哥”,堅持不用剩油炸油條,實實在在履行承諾,最后生意爆棚,從一個小小的早點鋪發展為連鎖店。
許濤的故事最讓人感動,更重要的是因為一個“誠”字。正是因為他的“一諾千金”,才引出“孝”字后面更可貴的“誠”字。因為一個“誠”字讓我們深感震撼。可以說千金易得,誠信難求。
三是“一方有難眾人幫”。3年前許濤通過微博募捐,沒有留下任何的書面契約字據,從當年6月發起網絡求助到次年3月的9個月期間,許濤共收到千余名網友的善款57萬元。面對沒有任何法律約束的求助,一千多位未曾謀面的網友伸出友愛之手,或許是緣于那份孝心,也或許是緣于一種信任。在別人有需要的時候,紛紛伸出援助之手,體現了中華民族“一方有難眾人幫”的傳統美德。
許濤當年募捐救父的孝心,感動了陌生網友為其伸出援助之手;今天如約還款的誠信,贏來廣大網友的紛紛點贊;眾多愛心人士的慷慨相助,使我們這個文明的社會變得更加的溫暖和諧。(泉州市豐澤區委文明辦供稿 洪春來)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 2015-05-13原創評論:紅綠燈前的思考
- 2015-05-11原創評論:誠信,乃為人之本
- 2015-04-24原創評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人生出彩的重要意義
- 2015-01-27“好人365”評論:“拜斯人便思學斯人”
- 2015-01-16“小雞溜冰”作文題走紅網絡 各種神評論樂壞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