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立意正當 內容科學 思想先進的好書
從“全民閱讀”到“建設書香社會”,政府工作報告中連續兩年對閱讀問題的關注,使閱讀成為全社會關注的一個熱點。3月15日,李克強總理在答記者問時表示:“我們國家全民的閱讀量能夠逐年增加,這也是我們社會進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標志。把閱讀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把它與工作方式相結合,不僅會增加發展的創新力量,而且會增強社會的道德力量。”就在總理講這番話的時候,“2014中國好書”網絡投票活動正在熱烈進行。借此契機,記者進行了采訪。
閱讀佳作方能增益思考
現如今,閱讀的新花樣、新形式層出不窮。互聯網時代,手機、電腦改變著人們的閱讀方式。快餐式的閱讀味同嚼蠟,案頭的暢銷書越堆越多,但令人“耳目精爽”的閱讀似乎變得觸不可及。人們不禁困惑,我們的閱讀到底怎么了?
“很多人即使讀一點書,也多是急功近利,養生、賺錢、八卦、風水之類占了大頭。”山東大學一級教授溫儒敏不禁感慨。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白燁看來,淺閱讀、移動閱讀、娛樂化閱讀等漸趨流行。“這種較為混雜又趨于淺俗的閱讀狀況,折射出自我學習的態度與方法,反映出更深層次的社會性問題。”
即便微閱讀、“碎片化”閱讀是技術進步與社會發展“共奏”出的閱讀新趨勢,但這并不意味著傳統閱讀方式可“功成身退”。
“以信息網絡化為基礎的大眾傳播時代,信息海量涌動、知識‘爆炸式’增長,再加上二者的網絡化傳遞速率,確實讓今天的我們倍感困惑和焦慮。應該怎樣把信息轉化為知識,再把知識升華成為引領人們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智慧?”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教授徐雁向記者表示,“若要使閱讀成為人類求知之淵、鑒真審美之竅、修身養性之本,多讀、善讀、樂讀好書佳作和名著經典方是要義。”
全民閱讀深度體現國家文化高度
衡量一個社會的發展水平,不能僅限于經濟指標的考量,文化繁榮與否也是重要標識。
溫儒敏認為,一個社會的發展必然要依賴“雙翼”,一翼是物質的、經濟的,這方面我們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另一翼是精神的、文化的,這方面還有待我們繼續努力。無論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是建設“書香社會”,都是為了使這一翼豐滿有力,讓我們的國家能持續進步。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劉玉堂向記者表示,一個國家的文化繁榮與閱讀息息相關。全民閱讀的廣度是文化普及度的重要表征,而全民閱讀的深度則能夠體現出一個國家的文化高度。若要使閱讀成為社會進步的“助推器”,一方面需要從整體上促進國家、民族文化的繁榮,另一方面還有賴于每一位社會成員個人修養的提升。
正所謂知書才能明理達禮。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何建明就提出:“閱讀提醒著我們要繼續往前走,就要提升個人修養,通過學習經典以滿足精神需求。”
“書籍作為一種信息和知識的工具性載體,還具有意識形態和精神文明的效用。一個人被生養出世后,便會面臨人格教養、人品養育乃至人性尊嚴提升的問題,而這些都離不開閱讀。”徐雁解釋道。
建設“書香社會”是一項系統工程
近年來,通過“三個一百”評選、農村書屋建設、“強素質、作表率”讀書活動等形式,國家有關部門推出大批好書,其共同特點是立意正當、內容科學、思想先進、篇幅適中、可讀性強。
“從一個作家角度來說,將優秀作品提供給社會是我們的職責。”何建明表示,我們還要用親身的閱讀體會告訴民眾,很多作家就是通過學習和閱讀,產生了對知識、對人生的新看法。
白燁認為,當代文學研究界要特別針對閱讀現狀,在文學批評與文學研究中對當代經典作品進行再解讀、再闡發,對當代經典作家作品譜系進行構建與維護。徐雁則表示,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可以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對當代中國圖書館界的閱讀推廣實踐給予系統總結,形成方法論指導。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總經理周斌認為,對于出版界來說,如何多出一些滿足讀者閱讀需求的好書,如何使好書通過好的傳播渠道便捷地到達讀者手中,從而在全社會形成崇尚閱讀的良好氛圍,值得思考。
建設“書香社會”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強調主流文化的引領作用。“具體到我國而言,當前所倡導的主流文化不僅兼具傳統性與創新性、民族性與世界性,還彰顯出先進性與大眾性、開放性與時代性等特征。這對于國民閱讀品質的提升和‘書香社會’的建設都是不無裨益的。”劉玉堂說,“在這樣一個文化多元多樣的時代,主流文化作品的傳播形式更需要考慮并結合不同群體的閱讀需求,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為大眾所感知。這也是‘書香社會’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記者 鐘哲)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3-18全民閱讀才能讓“文化軟實力”硬起來
- 2015-03-18運用“加減乘除”推進“全民閱讀”
- 2015-03-18閱讀與思考相結合才有“書香”
- 2015-03-17全民閱讀讓社會更精彩
- 2015-03-12大學生公益募捐圖書角:讓坪洄溪邊洋溢閱讀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