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記者會上,李克強總理回答《人民日報》記者關于“全民閱讀”問題時說,我希望全民閱讀能夠形成一種氛圍,無處不在。把閱讀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把它與工作方式相結合,不僅會增加發展的創新力量,而且會增強社會的道德力量。(3月16日中國文明網)
去年兩會,“全民閱讀”被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了“建設書香社會”的概念。建設“書香社會”,比全民閱讀又一個上層次,成為國家宏觀戰略。宏觀戰略在實施上要從微觀抓起,從每個人讀書、多讀書、讀好書做起。
李克強總理說:“書籍和閱讀可以說是人類文明傳承的主要載體,就我個人的經歷來說,用閑暇時間來閱讀是一種享受,也是擁有財富,可以說終身受益。”讓閱讀成為一種享受,成為終身受益的財富,這樣的閱讀真正進入了“書香”的境界,這種境界大概就是“閑情逸致”。建設“書香社會”,就是要逐漸培養國人讀書的“閑情逸致”,讓讀書成為豐富人們精神生活的一道風景,書香社會才能更芬芳。
如何讓全民閱讀能夠形成一種氛圍?我覺得,至少應該讓人們在閱讀中有所啟迪,有所收獲。所以我很贊同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教育廳副廳長王康的觀點,他說“不是說多讀書就有書香了。”言外之意,閱讀與思考相結合才有“書香”。這恰好講到了讀書的功效問題,順著他的話理解,讀書和閱讀之“讀”,都應該包涵“思考”之意,而不是死記硬背或者走馬觀花、一目十行看純消譴。對更多的成年人來說,讀書未必都要掌握完整的理論體系,而是用書本中的理論,結合自己的經驗,進行反思,進行聯想,最后要用到實際中去。讀一本書,如果能用到實際中去,哪怕有一點啟發,都是收獲。而這啟發就來自于讀書時的思考。
強調思考式閱讀,并非否認興趣,為了“讀書”而“讀書”,而重在有質量地去“讀”,去領悟。有時一則小小的寓言卻能讓人豁然開朗、茅塞頓開,關鍵就在于領悟。思考式閱讀把讀書帶入一種更深的境界,這種習慣也需要持之以恒地修煉、養成。讀書獲取知識本身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而全民閱讀要形成一種氛圍,更需要持之以恒。
深閱讀才能品“書香”。社會很浮躁,走得太急容易讓人迷茫、焦慮,需要沉靜下來讀點書,讀書可以讓人豐富學養,平衡心態,克服焦慮,防避浮躁。不管信息多么發達,讀書的感覺,墨香的感覺,都可以讓人安靜、回望和反思,因而,讀書不應該只是興趣,更應該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我們要把讀書后產生的新能量變幻為一種為社會服務、為人民服務的一種新的能量,這樣才不僅會增加發展的創新力量,而且會增強社會的道德力量。(董宏達)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3-17全民閱讀讓社會更精彩
- 2015-03-12大學生公益募捐圖書角:讓坪洄溪邊洋溢閱讀的快樂
- 2015-03-08閱讀的“理想國”——當“書香社會”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 2015-02-03撒下幸福閱讀種子 海滄"悅讀福袋"從廈門傳到臺灣
- 2015-02-03撒下幸福閱讀種子 海滄"悅讀福袋"從廈門傳到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