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山東省委常委宋心仿代表認為,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原有的道德規范體系受到沖擊。黨中央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立足當代,又深深植根于中華傳統文化沃土,源遠流長的家風文化有助于每個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3月16日《光明日報》)
有的人,出自書香,以“優雅禮貌”為人津津樂道,與人相處,無不歡快。有的人,墨香不聞,目不識丁,但卻以“善”打動人,以“情”溫暖人,與人相交,亦無大礙。有的人,家底殷實,物質豐韻,愿意把公益做成事業,不嫌窮,不棄困,是謂“大善人”。有的人,家徒四壁,不名一文,但卻靠著勤儉,把貧苦過成了甘甜,倒也幸福之極……
以上家風種種,孰優孰劣,我們當真無法給出明確而統一的答案,但在模模糊糊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一種力量的驅動——道德。
大數據時代,信息多而繁雜,于是我們不得不愛上了“總結”,從“剪不斷、理還亂”的信息中提取“中心思想”,以便于理解。于是也希望從種種家風中,總結出一個“統一標準”,便于識別和效仿,其實,這是不太現實,也沒有必要的。我們的脾氣秉性好壞取決于家風優劣,但從擁有良好家風的家庭里走出來的人,并不一定都有相同的性格。我們常說一句話“龍生九子各不同”,雖然都是流淌帝王的血液,但他們有知書達禮的,也有冥頑不恭的,還有陰柔嬌氣的,更有豪邁奔放的。于是,關于帝王之家,我們只能提取一個內核,但無法匡定標準,皇家之核心在于“趾高氣昂”的氣度和天生的優勢感,不管是窩囊廢還是帝王星,身體里都或多或少有那么一絲皇家優越感。
良好家風是散入人間的細雨,應該是多姿多彩的,而不是流水線上的“批量產品”。什么是好家風?這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張三說“我們家人喜歡助人為樂,這是好家風”,李四說“我們家母慈子孝、長幼有序,這才是好家風”…..于是,我們便統一家風標準,以“孝道”為價值取向,那么關于“好人365”里的另外幾類好人善舉也便不會出現,很明顯,這樣的結果是有失公允的,而且也不利于社會多元價值的培育。
雖然家風沒有“統一標準”,但它有一個統一的核心——道德。如果非要給家風總結出一個“中心思想”的話,那么這個中心就是“道德”。無論是善良,還是孝道,或者是誠信,都是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可以說,道德是家風的內核。良好的家風沒有優劣之分,只有適合與否,因為在道德的滋養下,你很難判定一個善良的人和一個誠信的人,誰更幸福。
良好家風無優劣,只要有道德為基礎,就能催生出文明向上的優秀花朵。(特約評論員 徐云方)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