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中國文明網推出兩會報道綜合稿件《代表委員話文明:好家風是伴隨中國人一生的正能量》引網民熱議。廣大網友認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下,結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中華民族優良文化傳統,注重家庭建設正當其時。
家風,是國家繁榮民族興旺的內在文化因子。好的家風能夠能教育出廉潔奉公一心為民的好干部,能培養出誠實守信奉獻社會的企業家,能傳承出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好醫生,等等,正是不斷傳承的家風,滋養著人們的家國情懷,讓人們能夠在實際行動中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反觀一些不良家風,既會害人害己,不得善終,又會破壞社會秩序影響國家穩定,最終被國家、人民所拋棄。縱觀歷史,秦朝的趙高、漢朝的董卓、唐朝的李林甫、宋朝的秦儈,等等,皆是偷奸耍滑、陷害忠良之輩,很難從他們身上看出有良好的家風。而十八大以來,我國落馬的眾多大老虎案中,“家族腐敗”屢屢發生,貪腐夫妻檔、貪腐父子兵形成了完整的家族腐敗利益鏈,造成了黨和國家巨大的損失,倘若這些家庭能夠有良好的家風,家庭成員之間能夠相互監督,父母為子女樹立好榜樣,子女時刻提醒父母廉潔奉公,筑牢家庭反腐的“籬笆”,必然不會出現此類事件。
家風,是一個家庭精神面貌和道德素質的綜合體現。無論哪一個家庭,總會伴隨著或好或壞的家風。好的家風能讓人嚴于律己寬以待人,體現出一個家庭的精神文明素質和道德涵養,壞的家風則會讓人不顧禮義廉恥肆意妄為,最終只會墮落衰敗。在古代,我國眾多的先賢名人就用自己的行動演繹出膾炙人口的家風故事,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國人傳承家風,書寫著一個又一個傳奇。例如,岳母刺字、孟母三遷、曾子殺彘等耳熟能詳的故事,承載著國人愛國、忠義、守信等良好品質,成為千古美談,也在無形中展示著中國傳統文化中家風的力量。
家風,是每一個公民為人處世安身立命的精神給養。好家風,能讓我們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明辨是非、堅守原則,不至于迷失方向;好家風,能讓我們以國為家,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在實際行動中踐行核心價值觀;好家風,能讓我們遵守職業公德、社會道德,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營造彼此信任、彼此關愛的社會環境;好家風,能讓我們為了自己的夢想、為了國家的繁榮不懈努力迎難而上。在紛繁復雜的社會大環境中,有善有惡、有美有丑,如何明辨是否曲直,堅守道德底線原則,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會面臨的現實問題。讓我們在良好的家風中汲取道德的給養,用實際行動踐行核心價值觀,讓家國情懷在家風中延續傳承。(儒軒)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