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精不誠,不能動人。隨著惠州誠信建設制度化不斷推向深入,誠信也越來越深入人心。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前夕,惠州文明網聯合《惠州日報》、《東江時報》、今日惠州網開展“誠信惠州”系列主題活動。其中,“誠信宣言”活動自3月10日啟動以來,2天時間里,已超過10萬人次關注,百余家商戶參與活動,曬出誠信承諾。(3月13日 中國文明網)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我們國家的綜合國力可以說是得到了大大增強,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是越來越高。但是,當前社會卻存在這樣一個事實,國人的道德水準出現了大幅度的滑坡。尤其在講誠信方面,情況更是不容樂觀。近些年,涉及各個行業的不講誠信的事件可以說是屢見不鮮,從一些各行各業的造假行為再到社會不斷涌現出來的“老賴”,甚至還有一些卷著工人的血汗錢逃跑的包工頭。這些人的不誠信行為在損害他人利益的同時,其實也是在損害自身利益,到最后,他們終究要為自己的不誠信行為而“買單”。就拿三鹿奶粉事件來說,當一個辛辛苦苦打造出來,價值幾十億的民族品牌由于不誠信而一夜之間化為烏有的時候,會有多少人為之惋惜呢?還有因為社會出現的誠信危機,更是讓人人自危,從而出現了老人在公共場所摔倒之后沒有人敢扶起來的怪現象。從這里我們應該看得出誠信對于一個社會的重要性。然而為何卻現在很多人卻不講誠信呢?
究其原因,還是我們當前社會缺乏一種講誠信的氛圍,有些人根本沒有誠信這種意識。加現在流行一種“講誠信就會吃虧”的言論。更是影響到了大家對于誠信的態度。在這個時候,我們就要不僅要抵制這種言論,更是要大力去營造“講誠信為榮,不講誠信為恥”的氛圍。應該說,惠州的這種“誠信宣言”活動就是一種很好的做法,消費者、商戶和整個社會都是收益者。十多年前,溫州曾經是中國假冒偽劣的代名詞。甚至專門有“供”人穿上一天或者一上午就壞的皮鞋。為此,很多地方都開始拒絕溫州貨,溫州貨也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那段時間,溫州商人出外經商都很困難。溫州人在痛定思痛后,這才覺悟過來,體會到誠信與自身利益結合得甚為緊密,各行各業都把誠信放在首位,紛紛向社會公開承諾不賣假貨。經過十多年的努力之后,這才徹底改變了大家對溫州貨的看法,從而有了溫州很多知名品牌的誕生。
因此,“誠信宣言”活動雖然剛剛起步,但只要堅持下去,讓越來越多的商家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就會有更多的人都去關注這項活動,就能夠擴大誠信的影響力,讓誠信更加能夠深入人心。(熊上斐)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3-18闕劍軍:誠信經營 維護消費者利益
- 2015-03-17“誠信監督大使”為誠信注入“好人因子”
- 2015-03-17企業講誠信才能不緊張“3 15晚會”
- 2015-03-17吹響誠信集結號 讓失信者寸步難行
- 2015-03-16商家響應市民文明示范城創建 向不誠信經營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