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思想道德建設的新時代,誠信教育顯得尤為重要。誠信是思想道德建設的基礎,是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的動力器。如何讓誠信永駐百姓心靈?筆者認為,良法善策,能讓誠信價值體系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狼來了”,這個故事家喻戶曉,道出邪惡是人們所厭惡的,也是要懲治的;謊言會讓自己付出生命代價或讓他人犧牲沉重代價,造成極大傷害。如果說第一次是謊言,第二次也是謊言,讓人造成錯覺,那么第三次即使是真的也會被人誤認為也在謊言。如此反之,社會萬象是真真假假混雜不清,真的說假真亦假,假的說真假成真,會讓人如入隔霧觀花,真假難辨,讓世界一片混沌。
古代曾參,注重修身養性,德行高尚,曾宰豬以夙許下心愿,作為生活的榜樣,塑造孩子誠信品格;當代郭沫若,小時候很孝順母親,但母親卻不許偷拿別人的東西作為孝敬己物,塑造孩子真情品行。
誠信是一個道德范疇,與創造價值是對等的,誠信者享有應有的義務和權利。誠信,即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譽,言必信,行必果,一諾千金。誠”是一種美德。有句名言說道∶“誠即天道,天道酬誠”。言行須循天道,說真話,做實事,反對虛偽。“誠”更多地指“內誠于心”,“信”則側重于“外信于人”。
誠信價值體系的組建是多元的,它涵蓋個體衣食住行學的各個微觀層面,也囊括家庭、社會、民族的各大領域,包括政治、經濟、文化、衛生、教育、環保等各個方面。如無人商店的產生、無人監考考場的實施、網易商品的采購產銷、3.15消費者維權日、科研尖端的開發等等,無不融入誠信元素。只有誠信扎根心靈,人類才能外露于各種恪守行為;只有誠信為本,才能促進民族進步;只有尊重誠信,才能營造社會和諧氣氛。
誠信扎根于人類心靈,需要良法善策作為準繩引領;誠信的孕育,需要人類共同滋潤;誠信價值觀的形成,使信守者擁有崇高的威望和無窮的價值。
誠信,離不開監督,離不開批評建議權,離不開遏制不誠信的投訴方式。只有社會上多維監督,人人維權,才能讓社會氣正風清;只有擁有良法善策作為后盾保障,作為引航導路,才能使人類誠信種子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溫馨于世,純凈心靈深處。
目前,產品質量法、3.15維權法、著作權保護法、監督條例等等的頒布實施,誠信是可以熏陶感化的,誠信成為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良法善策,讓人們明確哪些是該做的,哪些是法律禁止的,哪些是如何去做的,去如何完善。良法善策它可以限制人們的行為,是人類思想道德建設的精神保障,更是人們誠信的行動指南。(方輝利)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3-18闕劍軍:誠信經營 維護消費者利益
- 2015-03-17“誠信監督大使”為誠信注入“好人因子”
- 2015-03-17企業講誠信才能不緊張“3 15晚會”
- 2015-03-17吹響誠信集結號 讓失信者寸步難行
- 2015-03-16商家響應市民文明示范城創建 向不誠信經營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