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25日電(記者周瑋)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是改革開放以來涌現出的新生事物。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創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文明單位等活動,創造了優美環境、優良秩序、優質服務,實實在在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傳遞正能量、樹立新風尚,把在人們頭腦里的精神文明變成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好事實事,使群眾生活得更有道德、更有文化、更有品位。
環境美了,“鳥兒告訴你”
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明確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精神文明創建緊緊圍繞這一重大戰略部署,積極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城鄉環境面貌煥然一新。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成了很多地方部門的共識;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更是人們對美好環境的追求。
海南的文明生態村建設,浙江的“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山東的鄉村文明行動,都堅持把解決農村環境臟亂差問題作為主攻方向,優化人居環境,打造美麗鄉村。安徽集中力量開展公路、鐵路、江河湖渠等沿邊沿線“三線三邊”環境治理,集中治理死角盲區,極大地改變了城鄉環境面貌。太湖周邊的蘇州、無錫、常州和湖州組建有區域特色的“環太湖生態文明建設圈”,開展關愛自然、保護生態志愿服務活動。
威海從路面修補、破損門窗修理、樓道燈安裝、小區綠化、環境衛生清理等入手,集中整治15條主干道、60條非主干道、5條商業大街、80條新老街巷。晉城把老城區街巷改造作為一件民生大事來抓,先后改造了70條背街小巷,直接受益群眾達10多萬人。
鄭州的代書胡同,原來叫“黃殿坑”,早前是個大煤場,環境臟亂差,居民怨聲載道。這個讓大家最頭疼的事在文明城市創建中得到了解決,如今街道干凈了,草坪綠樹種起來了,老街坊原來天天想逃離,現在都不舍得搬走。
貴州省開展“黔山秀水綠色貴州”行動,大力提升綠色水平、改善人居環境。退休職工吳家惠在講起新老貴陽時感慨道:“貴陽城變干凈了,空氣質量也好了,人們也更注意自己的行為,不好意思破壞了。”
“現在我們這里的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了,以前的臭水溝變成了清水河,感覺空氣都是甜的,鳥兒也多了起來。”在四川綿陽平政河邊開茶館的王老板說,“自從創建文明城市以后,平政河得到了治理,成群的紅嘴鷗經常到河邊歇腳,現在來喝茶賞鳥的人也多了,生意比往年好。”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2-26請把文明之風帶給家鄉
- 2015-02-25廈門國際郵輪中心:文明旅游在行動
- 2015-02-25"三農"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碧水藍天伴隨小康大道
- 2015-02-25文明旅游在行動
- 2015-02-21鼓山頻現游客折樹枝當拐杖 網友曬出游客不文明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