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把文明之風帶給家鄉
東南網2月26日訊(福建日報劉見聞)春節,城里空了,鄉下滿了。商店爆滿,發屋爆滿,農貿市場水泄不通,道路車水馬龍……
今年回老家過年,一個新氣象讓筆者感受頗深。往年回家路上,車子被堵得慌。喇叭聲此起彼伏,誰也不讓誰,亂作一團。今年城里回鄉的車輛沒少,雖然走得慢,但總算是井然有序,彼此相互禮讓,守規矩。停車也不像往年那樣橫七豎八的,影響他人。
往年,一些城里人回到鄉下老家后,由于鄉下疏于管理或管理不夠規范,便覺得一切都可以放松一下,行為隨性,不守規矩了。這種意識要不得。不可否認,城鄉之間存在著文明建設的差距。但我們不能把鄉下當成可以任性的地方。正因為城鄉存在差距,我們更應該守規矩,講文明。在外接受過文明熏陶的人們,應把文明之風帶給家鄉,為老家的鄉風文明建設做點事。
首先,要把文明行為帶回去。行為可以相互影響。在城里工作的人回到家鄉后,家鄉人把你當文明人,高看一等,您的行為自然就有影響。但是,城里一些人一回老家,馬上“入鄉隨俗”,把自己變成“俗”人。垃圾亂丟了,痰也隨地吐了,有的甚至參與賭博、迷信等活動,等等。也許你對這些行為并不在意,可別人卻很在意。如此,你的行為也許就起到“寸煙紲突,改灰千室”的不良效果。也許有人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與鄉親們打成一片,顯得親切。其實不然,“入鄉隨俗”講究的是尊重民俗,而不是俗氣。只有秉持文明行為,才顯得對鄉親們的尊重,帶給他們幸福,從而帶動鄉風文明。過去,在筆者老家,每年都有許多回鄉的城里人大放煙花爆竹,放得越響、時間越長,越覺得有氣派,既浪費又不安全,還影響環境。今年,回鄉的人放煙花爆竹少了,村里安靜多了,村民也好睡了。村里的環境不臟了,空氣也好了。村里的一位老人對筆者說,還是這樣好。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5-02-25廈門國際郵輪中心:文明旅游在行動
- 2015-02-25"三農"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碧水藍天伴隨小康大道
- 2015-02-25文明旅游在行動
- 2015-02-21鼓山頻現游客折樹枝當拐杖 網友曬出游客不文明照片
- 2015-02-19廈門推動文明旅游 20人以上旅游團隊設文明督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