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構建和諧繁榮的生態文化體系
“城市擴大了,樓房增高了,田野、森林卻縮小了;車多了,船多了,交通便捷了,尾氣污染卻嚴重了;住得舒適了,穿得漂亮了,溫室效應卻侵入了我們的生活;餐桌豐盛了,營養豐富了,可愛的動物朋友卻離開了我們……”這樣一段話,來自《廈門市小學環境教育讀本》的“前言”,雖然簡短,卻重重敲擊著人們的心靈。
這些年,廈門將生態環境教育納入素質教育,正式出版了《廈門市中小學環境教育知識讀本》,組織開展中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各種環保活動,全市中小學環境教育普及率90%以上。
市委、市政府把生態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宣傳教育納入全民教育體系,每年堅持開展不同形式、不同載體、不同主題的環保宣傳活動,弘揚閩南生態文化,增強全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和生態文明理念,使創建生態市成為市民的自覺行為。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正是深諳了這一點,廈門把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的建設,推上了重要議程——它對于繼承閩南文化的優秀傳統、激活閩南文化創造力,發揮閩南文化在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促進閩南地區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熄滅一盞燈,卻能為地球母親點燃一份希望——每年世界地球日的夜晚,廈門都會因“黑暗”而美麗。事實上,這與多年來廈門定期向社會公布環境質量、發布環保信息,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地開展加強環境保護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輿論宣傳不無關聯。今天的廈門,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已家喻戶曉,深入人心,美麗廈門、生態優美行動等宣傳已覆蓋到鷺島內外的每個角落。
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成為當前廈門集最廣大人民智慧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思路。在廣泛征求市民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廈門制定并實施“美麗廈門共同締造”之生態優美行動計劃,安排162個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項目。創新共同締造理念,發揮典型示范作用,越來越多的市民群眾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自覺參與到獻計獻策、投工投勞、認捐認養、義務監督中去,從房前屋后、身邊小事做起,共同維護美好環境。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2-02泉州“最美環保人”楊瑩:奉獻20載 致力創建生態縣
- 2015-02-02發展綠色經濟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 2015-01-30堅持生態文明建設先行 實現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
- 2015-01-25三明:助力打造宜居城市 廈門:奏響生態文明建設強音
- 2015-01-25廈門:奏響生態文明建設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