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旖旎的園博苑。
往來廈金的候鳥栗喉蜂虎。
筼筜湖與西海域。
廈門海域的中華白海豚。
鴻山公園的松鼠。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王元暉 圖/本報記者 姚凡)
2月的廈門,盡管氣溫依舊帶著寒意,但是人們卻幾乎找不到冬天留下的痕跡。無論是筼筜湖還是五緣灣,清澈的水面,倒映著白鷺們嬉戲的身影。鷺島內外,郁郁蔥蔥,帶著泥土芬芳的清新空氣,流淌在大街小巷。
透視廈門這些年的成長軌跡,“生態”的烙印清晰可見。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國家生態市”如今也正由一個模糊的愿景變為越來越清晰的目標。
事實上,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時任廈門市委常委、副市長的習近平在廈門工作期間主持編制的《1985-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就明確提出,“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建設優美、清潔、文明的海港風景城市”。
2002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在視察廈門時,勉勵廈門要在生態建設上彰顯特色、走在前列,“成為生態省建設的排頭兵”。從此,廈門開啟了生態市的創建歷程。
一連串腳步,愈發鏗鏘有力。2002年廈門完成《廈門生態城市概念性規劃》的編制;2004年市政府組織編制《廈門生態市建設規劃》,2008年通過國家環保部組織的論證。
2012年5月,市委、市政府召開創建國家生態市動員大會,對創建國家生態市進行全面部署。2013年4月,廈門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根據國家新要求修編的《廈門生態市建設規劃實施綱要》。
如今放眼廈門大地,一個個生態村、生態鎮正在加快布局,成為國家生態市的有機組成部分。目前,全市共有146個行政村獲得省級生態村命名,14個涉農的鎮(街)全部獲得國家級生態鎮命名,海滄、集美、同安、翔安四個涉農區全部順利通過國家生態區考核驗收。
大海灣,大山海,大花園。隨著市委、市政府美麗廈門戰略規劃宏偉篇章的徐徐鋪開,廈門又一次書寫著新常態下生態文明建設的豐富內涵。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2-02泉州“最美環保人”楊瑩:奉獻20載 致力創建生態縣
- 2015-02-02發展綠色經濟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 2015-01-30堅持生態文明建設先行 實現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
- 2015-01-25三明:助力打造宜居城市 廈門:奏響生態文明建設強音
- 2015-01-25廈門:奏響生態文明建設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