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金融
在高壓反腐的背景下,2014年的藝術品市場,雖然也有明代雞缸杯、唐卡之類的天價拍品奪人眼球,但價格低迷卻是不爭的市場主旋律。不過藝術品市場的低迷現狀反而倒逼了藝術金融的發展,使其成為打破藝術品市場瓶頸的突破口。
去年8月,中國證監會發布《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首次將以藝術品、紅酒為投資對象的私募基金納入監管范圍,業內普遍認為這是沉寂已久的藝術品基金市場再度被激活的信號;11月,文化部國家藝術基金發布年度項目評審報告顯示,藝術基金2014年度擬資助項目為394個,擬資助總額近4.3億元。藝術與金融的結合正在日益改變藝術品投資的游戲規則,重構藝術品產業鏈。
文化眾籌
2014年無疑是眾籌行業被全面滲透的一年。其中,文化眾籌備受關注。
2014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推出娛樂寶,用戶出資100元即可投資熱門影視作品,預期年化收益率7%,娛樂寶首期電影項目為《小時代4》、《狼圖騰》等影視作品;百度發起的百發有戲電影眾籌項目也為《黃金時代》發起眾籌;11月,文化企業眾籌平臺——文籌網正式上線,這是專門為小微文化企業項目融資成立的眾籌網站,文籌網可以為小微文化企業提供募資、投資、孵化、運營一站式綜合眾籌服務。除此之外,還有專門分類的游戲眾籌、演出眾籌等多種模式正在興起。
互聯網化
2014年又是互聯網對傳統文化產業進行再造和升級的關鍵一年。眾籌、彈幕、網上直播音樂會、碎片化出版……不經意間,互聯網已經從影視、演出、圖書等各領域滲入傳統文化行業,并悄然改變著傳統文化產業。中國文化企業結構在互聯網對文化產業重塑的過程中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很多傳統文化企業正在或已經搬到互聯網上,互聯網企業正在主導文化產業并購和資源整合。平臺為王、內容為王、專業垂直、O2O模式、延長產業鏈、股權眾籌以及在線直播和在線參與等成為2014年文化產業的主流商業模式。
有人用“具有顛覆意義”來形容2014年互聯網對傳統文化產業帶來的改變。互聯網不僅使某一個文化產品的開發、營銷和銷售方式更加多元,也使整個文化產業迎來了一次新的升級。(高慶秀綜合整理)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 2015-01-27莆田古民居馬蘭順僑宅 見證文化根脈的保護傳承
- 2015-01-27邵武市金坑鄉:“三下鄉”走進金坑 群眾享文化大餐
- 2015-01-27武平:巧借客家文化內涵,打造旅游消費新亮點
- 2015-01-23泉港區“文化惠民工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2015-01-23馬艷蘭:傳遞古田紅色文化的“信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