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壞習慣 安全大隱患
像往常一樣,林漢武夫婦清晨就開始了自己一天的工作,負責怒江北街和千山路路口的環衛清掃。然而當夫婦兩人在清理車窗扔出來的煙頭時,不幸被一輛私家車撞了,林漢武死亡,妻子重傷。這是2014年6月發生在沈陽的悲慘一幕。釀成慘劇的禍首,就是車窗拋物。
記者在沈陽、合肥、哈爾濱等地調查發現,雖然各地都有相關規定,但車窗拋物仍屢禁不止。
引發事故:險情慘案屢發生
據沈陽市于洪區城鄉管理局負責人介紹,2014年1月至11月,該區下屬的環衛所中,因車窗拋物而引發的交通事故有16起,造成兩名環衛工人死亡,15名環衛工人受傷。沈陽市交警大隊的劉警官表示,前方行駛車輛拋出雜物后,后車司機無法辨別,如選擇緊急變道或剎車,都易造成碰撞和追尾事故。
“現在很多司機都有邊開車邊拋物的壞毛病。”合肥市民黃女士說,她就遭遇過前車飲料瓶直接砸到自己車擋風玻璃的情況。
“我們都按要求穿戴作業服裝、使用安全錐警示車輛,但還是防不勝防。有一次我就差點被卷進車底了。”哈爾濱市香坊區環衛工人趙喜蓉說。
道里區環衛工人鄒秀燕很無奈:“我們就是吃這口飯的,路上有垃圾必須得撿,有時候為了撿路中間的垃圾,要等上七八分鐘才行,車太多了,不好過。”
加強監管:處罰措施要落地
“原來也沒有這意識,大家都從車窗往外扔垃圾,我也沒當回事,后來被處罰了一次,接受了教育,才認識到這事挺大。”哈爾濱市民張先生說。他曾因在哈爾濱司徒街與珠江路交會處向車外扔飲料瓶被拍客舉報。
沈陽市環衛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車窗拋物屢禁不止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機動車未自行配置垃圾收集容器,行駛過程中的垃圾無處存放;機動車駕駛人缺乏自覺維護環境衛生意識等。
董師傅在合肥市政務文化新區休寧路上干了五六年的環衛工人。“從車里往外扔垃圾的情況到處都能見到,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期車流量大的時候,裝早點的包裝、塑料袋、煙頭、水果皮最常見。”在董師傅看來,往車外扔垃圾已經成了不少人的習慣,“加大處罰非常有必要”,而且處罰措施要落地。
長期治理:社會監督須跟上
沈陽市環衛處數據顯示,機動車駕駛人車窗拋撒的垃圾污物中,煙頭(煙蒂)占85%以上。
沈陽市開展“抓拍”車窗拋物不文明行為的活動以來,2013年共抓拍到5962件車窗拋物的不文明行為,其中719件通過新聞媒體予以曝光;2014年,截至10月底共6922件,其中548件予以曝光。
在合肥,截至去年11月17日,舉報車窗拋物的總數已達到153起,已核實的有效舉報案件為79起,另有超過30起正在核實中。
對于曝光車輛,哈爾濱市城管辦通過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查詢車外拋物曝光車輛所有者信息,由行政執法部門依據《哈爾濱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相關規定,對違章行為人予以每次200元上限處罰。對拒不接受處罰的,將由公安交管部門對違章車輛鎖檔。(記者 劉洪超 葉琦 白皓元)
【編后】車窗拋物,看似保持了自己的清潔,其實弄臟了環境,拉低了素質,是不文明的陋習,也違反了相關法規。文明,既浸潤于道德的灌溉,也植根于法治的土壤。雙管齊下,久久為功,讓車窗拋物不能繼續任性!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1-09劉奇葆:敢于對不文明行為“拍磚”
- 2015-01-04游客不文明“弄傷”清風園 5盞LED燈被破壞
- 2014-12-202014國人不文明游盤點:游客餐后組團“順”刀叉
- 2014-12-15福州道路運輸業整治 的哥公交司機不文明一律嚴處
- 2014-11-25依法治網 狠剎“網絡世界”不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