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來,加班加點是工作常態;22年來,即使自己病了也沒請過一天假;22年來,病床前觀察病情變化、隨時出診、護送患者轉院或回家、主動隨訪病人、幫病人墊付醫療費用等,對他來說都是經常的事。
“既然選擇了醫生這個職業,就應該為病人負責,不怕辛苦,不怕麻煩!”他說,救死扶傷是他的職責。他,是周寧縣中醫院副院長、副主任中醫師李其華。家鄉民眾都親切地稱呼他“耐心的李醫生”。
22年恪守職責“風雨無阻”
1992年7月,立志從醫的李其華在福建中醫學院畢業后,放棄了在城市就業的機會,回到當時還比較落后的家鄉——周寧縣,決心為家鄉的衛生事業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他這一干就是22年,足跡遍布全縣各鄉鎮及臨近的縣鄉,成為周寧城鄉群眾驅除疾患的健康使者。
10年前,浦源一個鄭姓患者得了死亡率很高的“出血熱”,生命危急,在當時醫院條件比現在差得多的情況下,他和同事們日夜守護在病床前,經過十幾天的努力,把患者從死神手里奪回。
2012年11月,周寧城關一吳姓老年患者,得“慢支、肺氣腫、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入院時已神志不清、全身紫紺,他組織醫務人員按預案緊急處理,待病人恢復神志,生命征有所好轉,考慮到自家醫院條件有限,為挽救患者生命,他不顧白天的疲勞,親自把患者送到上級醫院,由于入院時搶救到位、又轉院及時,患者得救了。
去年12月,泗橋鄉下的一名陳姓老年患者下夜因病重,家屬要求醫生護送,白天的接診加夜間的急救,已是超負荷工作了一天的他二話沒說,顛簸了一個多小時把病人安全護送回家,精疲力竭回到家時天色已亮,匆匆躺了一個多小時,又投入到新的一天工作中。
22年來,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勤學苦練、虛心請教是他的行醫風格;默默無聞、加班加點是他的工作常態;越是節假日越忙,在萬家團圓的春節里,依然看到他忙活在臨床一線的身影。
22年來,超負荷的工作,使自小體質不好的他經常感冒,近幾年血壓又升高,可他從沒因病請過一天假?!半m然辛苦點,但能看著一個個病人康復出院,也有種成就感!這種付出,值!”他如此說道。
細心醫生被笑稱為“老年人的偶像”
“我這一輩子最對不起的,就是我的母親和孩子?!闭劦侥赣H,李其華至今仍痛苦不已。因為忙于醫院的事,他較少回老家關照老人,10多年前母親突然離世,這讓他愧疚不已,而這也成為了他從醫事業的轉折點。
面對眾多心腦血管急癥后或殘或死的患者,他深感平時對患者預防指導的重要,毅然改變以往重治療,忽視預防的工作方式,充分發揮中醫藥預防保健的優勢,并取得中國高級營養師資格,在診療中更多的灌輸給患者防病知識。每天面對眾多的病人,只要有點時間,他就不厭其煩地與病人談心溝通,甚至于衣食住行,一天下來,說得口干舌燥。在他的指導下,許多病人減少了并發癥和致殘致死率,減少了住院率。
病人相信他,許多鄉下老人慕名而來,親切地稱他“細心的好醫生”。朋友笑他,都快成為“老年人的偶像”了。面對這些,他說“我這一輩子都沒資格成為好醫生,因為自己母親的健康都沒保護好!”
說到孩子,他滿臉愧疚,這些年來,他和孩子聚少離多,孩子的成長和學習都落他愛人的身上。他和愛人早計劃好,要開拓孩子的視野,把孩子送到條件更好點的地方學習。
可是家鄉衛生人才缺乏,病人需要他。許多病人聽說他孩子到外地讀書,擔心他也調走,就跟他說,“李醫生你千萬不能走,我們需要你!”面對病人的聲聲期待,他選擇了留下繼續為家鄉的父老鄉親服務。
2007年至今,他當選為周寧縣七、八屆政協委員,2006年他被評為縣先進衛生工作者,2012年他被評為縣管優秀人才,2013年他入選寧德市第一批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指導老師……面對榮譽,他只是平淡地說道,“作為一名醫生,這是職責所在,沒啥好稱道;我所做的,其他醫生也同樣能做到,其實,許多醫生都比我聰明,我不過是多花點時間、多盡點心在工作上而已!”(記者吳寧寧)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 2014-11-07半年參與接生上百人 泉州援藏女醫生的艱辛與感動
- 2014-11-04照顧臥床丈夫十多年 阿姨盼熱心醫生能上門體檢
- 2014-10-29“最美醫生”出診摔斷7根肋骨 忍痛2小時做手術
- 2014-10-20城廂區“鄉村好醫生”劉淑珍的為民情懷
- 2014-09-01少年溺水昏迷幸遇醫生救命 永安醫師第二次在廈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