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0月20日訊(通訊員謝黎明)城廂區常太鎮老區村內東坪村衛生所的鄉村醫生劉淑珍一上班,就忙著為村民把脈、診斷,開始了一天的忙碌。35年來,她默默地把人生最美好的年華都獻給了農村基層衛生保健事業。
內東坪村位于城廂區與仙游縣交界處,是一個偏僻的邊遠老區村,海拔700多米,每到夜晚,氣溫驟降。該村距離常太鎮中心約16公里,多是盤山公路,坡陡彎道多,出入很不方便。村里大部分村民常年外出打工、經商,如今只有100多名村民留守。內東坪村干部曾國潘說:“就連隔壁的外東坪村,剩下‘三八六一’也只有兩三百人,老人不到100人,可他們需要1名村醫呀,特別是老人。”“村民下山看病,醫藥費可能就10多元,但坐摩的得花30多元。村里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孩子,有時孩子半夜發燒,連摩的都沒有,很容易耽誤病情,幸虧有了劉醫生。”村民陳美金說。
1978年,劉淑珍在莆田成人衛校進修后,便回到村里當“赤腳醫生”。35年來,她一直堅守崗位,守護著村民的健康。不管是嚴寒酷暑,還是刮風下雨,只要村民有需要,劉淑珍顧不了山高路陡,提起藥箱就出診。她說:“內、外東坪村共有4個山溝村屯,遠的地方一次要走五六公里,很多地方車進不去,只能靠步行。”一天深夜11點多,熟睡的劉淑珍被一陣焦急的敲門聲驚醒。“劉醫生,快,我娘又吐又叫頭疼,請您快去看看。”劉淑珍二話不說,挎上藥箱就出門。急急忙忙走了兩里山路,她趕到病人家。經細致檢查,曾蘭英患的是高血壓發作。按常規,此類病人應當轉診。可村莊離鎮醫院遠,又是深夜,病人疼得大汗淋漓。她立即給病人打針喂藥、及時處理,經過1個小時的治療,病人的病情好轉了。回家后,劉淑珍已經筋疲力盡。
以前,村里不少人家境貧困,劉淑珍一個月的工資也只有一兩百元,但她經常減免患者的出診費。村里有幾位年老多病的孤寡老人,經常找她診治,劉淑珍每次都為他們免費治療,有時還主動送醫送藥上門。這些年來,她自己也記不清為村民墊付了多少醫藥費。“以前內東坪村診所僅是一間舊房,現在條件明顯改善了。”劉淑珍告訴筆者。她說,為解決診所用房問題,村里在新建的村部辦公樓騰出2間辦公室。鎮衛生院多次派醫務人員前來指導,并撥出2萬元經費,建立了一個注射室、診室、藥房分離的標準化醫療所。村民曾國鋒說,“醫療所里常用藥品齊全,還有從醫30多年的劉醫生坐診,我們萬一頭疼腦熱的,再也不用擔心受怕了。”
醫療所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門口墻上用鉛筆寫下的醒目的電話號碼。“這是我的手機號碼,有時我出去給人看病,病人突然上門找不到我,就撥打這個電話。”劉淑珍說,她的手機號碼村里幾乎人人知道。只要求診電話響起,她就立即趕往村民家里,有時半夜出診,到天亮才回。
莫道桑榆晚。1954年出生的劉淑珍本該退休安享晚年了,兒女也勸她休息。可她說:“我身體尚好,只要村民需要我,我就要繼續為他們服務,村民的健康是我最大的心愿。”如今,身為內、外東坪兩村鄉村醫生的劉淑珍依然挑起守護村民健康的重擔,為他們免去了許多病痛折磨,被村民稱為“鄉村好醫生”。(城廂區文明辦供稿)
?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