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古訓的諄諄告誡,讓我們明白,誠信,是立人之本,因而,誠信教育,也是我們的教育重點。然而,學生在校園內外的誠信缺失現象,卻多得讓我們不敢直視。新華網曾報道截至2013年1月31日,貴州省國家助學貸款到期未按時還款比例達到24%,這樣高的違約率令人深思。為此,立刻有聲音呼吁,今天的學生,應該好好補上“誠信”這一課。
這樣的呼吁,確實是有道理的。身為精英一族的大學生們,為什么卻患上如此嚴重的誠信缺失癥呢?這確實需要我們予以深刻的反思。理論上說,大學生們,接受的教育,無論是知識層面還是道德層面,都應該高人一等,更何況,這些歸還助學貸款的大學,原本還應該擁有一顆知恩圖報的心才是。然而,愿望與現實之間,偏偏發生巨大的反差,作為社會精英的大學畢業生,他們當中的許多人,不僅不按時還款,恰恰相反,甚至還惡意欠貸,這與當今社會誠信缺失不無關系。
即使僅僅著眼于校園,誠信的缺失,也是無處不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我們似乎還在鼓勵或者是引導學生不誠信。以高考前的綜合素質測評為例,可以這樣說,只要學生所犯的過錯,沒有被公安記錄在案,那么,他們的測評,是不可能得到D等的。有哪一所學校,會主動給那些能夠考取大學的學生設置障礙呢?這一點,我們只要看一看學生的評語,更會一清二楚。翻遍千萬條評語,我們可能也找不到一條含有“污點”的評語。如果在學習成績等關鍵環節上實在找不到什么優點,學校也會給出“團結同學,尊敬老師”這樣的結論。
更有甚者,許多學校,竟然不敢給那些考試作弊的學生公示,唯恐傷害了他們稚嫩的心靈。此時,我們還會自欺欺人地解釋為,學生是未成年人,要以關愛鼓勵為主,殊不知,今天的學生,其感知社會、認識社會的能力,早已經超出了我們自以為是的理解與認可范圍了。中國古訓強調,要成才,先成人。那么,考試不舞弊,理應是成人與成才的前提。但是,僅僅這樣從理論上強調,是沒有任何約束力的。而如果在校園內公示一番,就已經侵犯了隱私權,那么,我們面對舞弊的學生,可能只剩下偷偷摸摸地私下提醒了。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將隱私權視為學生舞弊的保護罩。
今天,我們再一次吹響了“依法治國”的響亮號角,隨著中國共產黨十八屆四中全會的勝利召開。“依法治國”,以其鮮明的時代特征,第一次鐫刻在黨的中央全會的歷史坐標上。誠信校園的建設,需要全社會的合力。只要在整個社會的范圍內,將對守信的正面引導與對失信的依法懲戒,有機結合并雙管齊下,我們的誠信校園建設,才能夠風生水起,花團錦簇。(劉云)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1-05張文革:誠信經商 國富民強
- 2014-11-05劉亞水:堅持品質 誠信經營
- 2014-10-29“不差錢”是一朵誠信美德澆灌的文明之花
- 2014-10-29拔除考試作弊的毒瘤 營造誠信公平的環境
- 2014-10-29講誠信 需要從點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