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鎮江桃西路經長江路路口有一家無名的小報攤,10年來經常無人值守,但附近居民都自覺地給錢取報,10年未少過一分錢。有些路過的市民想買報紙,看到無人值守,往往喊:“賣報紙的人呢”,附近鄰居告訴他:“把錢丟在桌上,拿份報走就可以了”。(2014年10月24日騰訊新聞大蘇網)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文明積淀的國家,誠信是華夏民族千百年來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春秋時期曾子殺豬教子成為后世教子典范,秦末漢初季布一諾千金得世人敬仰,當代又有誠信老漢種地10年為子還債的感人故事,他們是華夏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者。鎮江陶西路口無人報攤10年未差錢的故事再次告訴我們,滄海桑田,不管時代如何變化,誠信作為華夏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一種人人都認可的社會規范,從未從人們心中消失。
有人說,誠信是我們立身處世、治國安邦、事業發展的根本。攤主陳某可以說是一位自強不息的典范,面對妻子下肢殘疾、自身多年前因腰椎間盤突出開過刀不能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的現狀,他沒有自我放棄,等待政府的救濟,而是依然想著靠自己的能力生活,報攤便成了他擺脫困境的一種謀生手段。從這個程度上講,這位陳姓攤主就十分值得我們學習,困境之中自強不息恰恰是我們當代許多年輕人所欠缺的品質。然而更令人稱道的是,攤主老陳還是一個公益事業的熱心人,自己都快活不下去,但是卻依然心向公益,還想著為社會多作貢獻。他的報攤成為了桃西路上的流動觀察哨,因自身經?!懊搷彙眳⒓由鐓^組織的鄰里守望活動離開報攤,周圍鄰居來買報便只能靠自覺地投幣行為來實現買賣交易了。于是,這個無人報攤10年不差錢的故事便發生了。這是誠信的力量,這是基于人們心中的善念所發生的感人故事。
鄰居王大爺說:“老陳賣報掙錢很不容易,如果少他們的錢,良心上過不去?!?是啊,良心上過不去啊!誠信本身就是做人的基本原則,一個民族離不開誠信觀念,一個國家離不開信用制度,一個社會離不開信用體系,一個單位離不開信用管理。在西方國家,個人一旦離開誠信,生活將在今后陷入窘境,因為他們設置了個人誠信體系,工作、生活各方面都已與信用掛鉤,信用被拉黑之后,就好比是被貼上了“壞人”的標簽一樣。對于“壞人”,人人都懂得要敬而遠之。而在中國,誠信靠的是個人良知,就像王大爺所說的“良心上過不去”。但是,林子大了,總是有各色各樣的鳥。要想讓誠信美德代代相傳下去,還必須從以下兩方面加以完善:一是通過“好人事跡”宣講,鼓勵社會公眾樹立誠信意識,爭做誠信公民;二是要建立與工作、生活、學習等方面掛鉤的個人信用體系,提高個人的“誠信丟失”成本。
對人以誠信,人不欺我;對事以誠信,事無不成。(李華)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0-27塑造社會整體的誠信品質
- 2014-10-27“無人售賣不差錢” 福州友蘭苑小區誠信早餐攤投幣自愿
- 2014-10-24泉港區檢察院打造廉潔誠信政商環境
- 2014-10-20深入一線開展調研 晉安區推進誠信建設工作
- 2014-10-17用“誠信驛站”營造社會誠信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