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1月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吳柳滔)不高的個子,光頭,鼻梁上架副老花鏡?!皢栁叶嗌贇q?”10月12日,在村中路邊小店里的他,先伸出拇指和食指,后伸出拇指食指和中指,“八十七。”
老人名叫何典謨,是光澤縣止馬鎮島石村的五保戶。他是村里公認的好人。
何典謨前半生很坎坷,出身“地主”,“文革”中因耕牛死亡被判刑入獄。出獄后,他離過兩次婚,最后成為無兒無女的五保戶。
雖是孑然一身,但何典謨是個熱心腸,心里裝著大家的事。他有文化,能寫一手好字,且通曉當地風俗習慣。每年春節義務給村里人寫春聯是他的“規定動作”。遇上紅白喜事寫喜聯、挽聯,張羅迎來送往等禮數,他不請自到。何典謨說:“人老了,力氣的事幫不上,出出主意、動動嘴、動動筆的事還可以?!?/p>
村中路邊那棟低矮破舊、不足50平方米的瓦房就是何典謨的家。他隔出一間臥室、一間廚房和吃飯的地方,把靠路一間房開個大窗,開起了小雜貨店?!胺奖愦謇锶速I點東西,”何典謨說,“也賺些小錢養活自己。”
1998年6月22日,一場特大洪水把島石村口沿河兩岸的古樹連根拔起,還把兩邊的護岸沖出很多缺口,抬高的河床破壞了全村的生態,還威脅著兩岸的良田。政府雖出資清理了河道,修復了護岸,但兩岸的生態恢復工作顧不過來。
何典謨站出來了:“村口的事,還得我們自己來?!彼ぜ野羧バ麄?,把島石3個村民小組120多戶人家走了個遍。“有勞力的出勞力,勞力不在家的出錢。我們村口的綠化自古以來做得那么好,我們為什么不能?”何典謨以村老年人協會的名義,發動全體村民找樹苗栽種,把村口沿河兩岸種上了楊樹、槐樹和小莖竹。
如今,島石村口又是綠樹成陰、溪水泛綠,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為防止牲畜和人為損壞樹苗,何典謨寫了“公禁公約”在村里張貼。之后,他天天去巡邏,落實公約。
島石村的何氏宗祠,僅兩個人上了功德榜,一個是旅居美國的何定,另一個就是何典謨。功德榜對他的評語是:“為人坦率、性格直爽,公益心強,樂于助人,不圖名利,幾十年里為當地鄉村做出了奉獻?!本G化村口這事,也進功德榜,成了典范。
島石三組居民居住中心有一座上世紀60年代建的公廁。雖然破敗不堪,但每天早上上廁所的人得排隊。公家的東西,用的人多,管的人卻沒有。何典謨義務當起了廁所清掃工,每天中午清掃一次,坑里堵滿了還花錢請人去掏。廁所里本來沒燈,何典謨從家里接來電線,給公廁裝上了電燈。
島石是光澤縣著名的古村落,村中弄巷縱橫交錯。如今青壯年都外出賺錢了,弄巷的草長多了會藏蠅,垃圾多了狗也老往那屙屎。又是何典謨牽頭:“要么每戶收點錢,請人做;要么在家的每戶出個人,隔段時間大掃除一次?!贝迕褚姾蔚渲冞@么熱心,紛紛加入清掃行列。直到近兩年,村里聘了保潔員,才終止了全村大掃除。
何典謨現在每月可領到五保、農保等補助770元,小食雜店每月也能賺幾百元,他很知足?!懊吭掠绣X領,看病有報銷。村里還說要給我蓋個像樣的房子,我不要。住慣了,別浪費國家的錢。我現在就想,人還健康,能說會動,就為村里做些事。”何典謨說,有幾次生病,村里那么多人來看望,送飯菜到床頭,心里特感動,“人活著,還是要多做些好事”。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0-29永春開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校園行公益講座活動
- 2014-10-29“饑餓24小時” 掀起體驗式公益活動的熱潮
- 2014-10-28三明市突出“六進”,實現公益廣告全覆蓋
- 2014-10-27福安:心理健康教育公益大講堂走進實驗幼兒園
- 2014-10-27公益廣告 須以“文明”當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