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您辛苦了!”“爸爸、媽媽,我愛您!”當聽到響聲震天的這些聲音時,全場師生無不為此場面熱淚盈眶。10月22日,山東博興縣第三小學組織全體師生、學生家長3000余人聽“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的命運”為主題的感恩教育,現場學生家長老師哭成一片。許多老師和家長都拭著眼淚說:“這樣的報告會確實感人,讓孩子受受這樣的教育,太及時了!”(10月23日中國青年網)
無獨有偶,今年9月,在山東聊城茌平縣賈寨鎮中心小學舉行了一場主題為“托起明天的太陽”(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改變自己)勵志、感恩專題演講。全校1000多名師生、家長在聽感恩演講過程中,情緒幾度失控。媒體幾乎用興奮的筆調報道說,演講激發了學生們的潛能、學習熱情,促進了學生重塑自信、自強、自主的信念,讓每位師生家長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這些年,針對學生進行的感恩演講,著實比較火,也比較牽動人心,尤其是每次舉行感恩演講,效果都非常不錯,臺下可謂“唏里嘩啦”的哭成了一片,那場面非常感人,在場的每個人如果還有誰沒有流眼淚,一定會被懷疑麻木、沒人性、沒人情味、太不懂感情了,太沒有感恩意識了。
然而,筆者卻不贊同這樣的感恩教育。因為演講者事前作了很多努力,醞釀了很久的情緒,文字運用了排比等修辭手法,演講詞很有文采,演講時感情充沛,加上演講者的表情豐富,并輔之以得體的肢體語言,非常具有感染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每次都打動了無數人,但是否意味著學生從中懂得了感恩呢?答案是不確定的。
因此,組織學生聽演講、學感恩,雖然可以產生轟動效應,看似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恕筆者直言,誰說不是緣于學生的淚點比較淺,稍微煽動和撩撥一下,眼淚就嘩啦啦的流下來了呢?誰說有的學生不是因為看到同學哭了,禁不住也流下了眼淚呢?因此,學生哭了,未必就代表學生懂得了什么感恩、如何感恩,恰恰相反,什么是感恩,如何感恩,在他們心里還是很模糊。
感恩是具體的,不是抽象的;是鮮活的,不是死板的。盡管演講者獲得了無數掌聲,人人都為演講者的出色表現豎起了大拇指,但它不能代表學生的生活,恰恰相反,由于它是說教式的感恩教育,這種外在“輸入”式的感恩概念,是抽象的,甚至是一種洗腦式的,因此,把感恩教育寄托在單一的演講模式上,不足取。筆者認為,培養學生感恩情懷,對學生進行教育,要在生活中慢慢培養,用鮮活的事例去打動他們。
首先,家長要感恩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用行動去影響孩子,用耳濡目染的溫和教育方式引導孩子;其次,老師要做感恩的引路人,包括書本教育、事跡教育以及現身說法;再者,社會教育也不可或缺,比如,通過電視、網絡、報紙、圖書、圖畫等,用電視劇、圖片、文字、繪畫等宣傳感恩教育,在全社會形成感恩的良好社會風尚,這對孩子的感恩心態影響也十分重要。
感恩教育有其自身規律,它是一個長期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可能因為組織學生聽了一次演講,從此就鎖定了學生感恩的情懷,個個都懂得了感恩。
感恩教育不是天外來物,沒有神秘的密碼需要專家來破譯,不要搞得鑼鼓喧天、陣勢嚇人,追求轟動效應。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要用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辦法,在日積月累中熏陶漸染,這樣才能使感恩教育在孩子心田里播下種子,生根、發芽、開花,最終真正學會感恩,懂得感恩。(李冰潔)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0-13常懷一顆感恩的心
- 2014-10-13感恩教育不能止于抱頭痛哭
- 2014-09-18感恩讓教師節更具意義
- 2014-09-10周寧縣純池中心小學舉行“學會感恩”活動
- 2014-09-02感恩教育 落于行莫流于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