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閉幕的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基本原則,提出了關于依法治國的一系列新觀點、新舉措,對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作出了全面部署,作為一名網絡媒體從業者,筆者頗有感慨。
如今,互聯網進入了新的時代,一部手機、一臺電腦就能成為信息發布中心,每個網民都有通過論壇、微博、微信等途徑自由發表觀點的權利。但自媒體與傳統媒體的不同之處在于,網民獲知真相的可靠性降低了,他們不能一一核實信息來源的真實性及合法性,從而,容易誤讀誤解誤入虛假新聞的誤區,甚至形成不真實的輿情,在一定區域內,引發不良的影響。所以,縱觀中國互聯網,除了證據確鑿的造謠、傳謠比較順利地受到法律制裁外,有些網絡信息發布者基于網絡的隱秘性,口無遮攔,想說啥就說啥,想惡意攻擊誰就攻擊誰,或將別人的個人隱私公布于眾,其原因除了網絡的匿名性、虛擬性等特點,更重要的就是之前中國的網絡言論缺乏相應的法律約束。隨著《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審議通過和之前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于審理利用信息網絡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的施行,網絡環境將得到大大的改善,一些個別網絡用戶或者網絡服務提供者利用網絡公開自然人基因信息、病歷資料、健康檢查資料、犯罪記錄、家庭住址、私人活動等個人隱私和其他個人信息,造成他人損害,被侵權人請求其承擔侵權責任的,人民法院會予以支持。有了法治的約束,網絡才能真正有安全感、有保障、有出路。
當今中國,互聯網幾乎遍布每個家庭,因而全民守法,意味著向全體網民發出了呼吁與要求,做一個守法的網民,原本義不容辭!如今,更當變成一種自覺行為。互聯網的參與者,特別是年輕網民,一定要學會在法治框架下操作,這樣,才有資格作為推進互聯網健康發展的一員,讓互聯網不僅更好地為我所用,同時更是為大眾服務、為社會服務,為文化發展、為經濟建設服務,這也是我國建設法治中國的內涵所在。愿在法治引領的互聯網發展航程中,每一個人都明確自己的責任,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桿法治之秤,約束自己做一個守法公民,唯此,才能天寬地廣任遨游,才能放飛快樂與憧憬,并且,以守法為品質的根基,以守法為幸福的前提。(左遠紅)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0-27讓全民守法成為自覺行動
- 2014-08-05王瑞祥:誠信守法 文明經營
- 2014-06-13用“尚德守法”之手托起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 2013-05-22漳浦縣持續推進“守法 新八德教育”工作
- 2013-04-17龍文區開展餐飲服務行業守法經營教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