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上午習近平同志在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在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的奮進中、在實現中國夢偉大復興的歷程中,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
通過習近平同志的講話,我們能夠感受到文藝工作者的“任重”,而反觀當下的文藝現狀,更能深刻體會到文藝發展的“道遠”。近年來,“暑期檔”和“賀歲檔” 在電影界漸漸演變成了兵家必爭之地,而票房的高低成為衡量作品成功與否的關鍵點,這就導致了部分制作方忽視了影視作品最主要的社會效應,而的一味去追求商業效應,于是就出現了影視作品巨星云集、場面壯觀,但情節低俗、內容乏味,更有甚者為了達到商業效果不惜在情節上出現不和邏輯的安排。正是這種刻意迎合觀眾、迎合市場的行為,漸漸讓文藝演變成了市場的奴隸。這是文藝發展的阻礙,也是亟需改變的現狀。
在文藝發展的進程中,文藝工作者應該擔起肩上的使命,靜下心來搞文藝,不要受金錢和名譽的誘惑,好的作品從來都不是在迎合市場的過程中誕生的,人浮于事的創作態度只能創造出華而不實的東西。文藝工作者要能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在物欲橫流的大環境中能撐起錚錚傲骨,能守住文人的氣節。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沉淀積累了豐富的文藝素材,五十六個民族的風土習俗就是一本本生動的劇本。要靜下心、沉住氣,把優秀的歷史文化和傳統習俗以文藝的形式展現出來,傳承下去。重為輕根,靜為躁君,守靜方能制躁,要有一股浩然正氣推動文藝向前發展,而不是諂媚逢迎的把文藝向“錢”推。
文以載道,道法自然,所謂自然就是人民群眾最真實的生活和需求,文藝工作要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文藝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卻不能脫離生活。文藝一旦脫離了生活、脫離了實際就成了無根的浮萍,成了沒有靈魂的軀殼,成了嘩眾取寵的道具,不僅不能服務人民群眾、引領時代前進。相反的,一些低俗、粗制濫造、脫離實際的文藝作品,傳播的越廣泛對社會產生的負面影響就越大。前段時間的熱播劇《離婚律師》紅極一時,最近更是走出國門,登上了國外的大熒屏,但是這部電視劇真的能作為臉面撐起我們的門面么?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教授郎勁松在10月21日舉辦的全媒體時代的文藝傳播座談會上對這部電視劇進行了點評,身為主角的律師,在用各種欺騙、引誘的手段來獲取證據,同行之間表現出的都是明爭暗斗,將嚴肅的法律問題演繹成眉來眼去、爭風吃醋的三角戀,以喜劇搞笑的包裝調侃法律和律師,這樣的影視作品不是推動法治中國建設的正能量。這是非常不嚴肅、非常不認真,非常值得我們反思。
文藝是一個時代的靈魂,好的文藝作品能展現一個時代的風采,文藝工作者要了解這一職業的使命,認識自己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戒驕戒躁,努力創作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蔣世平)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0-27要不斷提升“為善美而文藝”的能力
- 2014-10-27文藝創作應扎根泥土立足生活
- 2014-10-27讓文藝洋溢出法治氣息
- 2014-10-27文藝要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貢獻力量
- 2014-10-27文藝創作應有“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