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石家莊有兩個關乎城市文明衛生的新聞引起筆者的關注。一個是植物園在13個公廁里都安裝了兒童洗手池,洗手池高僅65厘米,3歲的孩子就能獨自使用。以前為給孩子洗手,家長要將孩子抱到高高的洗手臺前,一手抱孩子,一手幫孩子洗手,既浪費水又十分不便。現在有了它,3歲的孩子自己就能洗手了。對于這小小洗手池,游客都認為該給它點個贊!
另一個是冀星尊園小區為解決居民遛狗時狗狗隨意在便道、綠地、草叢便溺污染小區環境問題,特制了“寵物糞便集納器”,鐵制框架有兩個小抽屜,上層放置一次性塑料袋、小鏟、竹夾子,供犬主免費使用,然后將糞便袋子投入下層的垃圾箱,由物業保潔工每日兩次清走。
兩樁文明衛生小新聞告訴我們創建文明城市就應該扎扎實實從這些小事抓起,從細節上去關照落實。
試想,我們對孩子從小就灌輸“飯前便后要洗手講衛生”,可是到了公園玩累了,該吃午飯啦,怎么讓孩子洗干凈手就成了公園需要直接面對的大問題。植物園為了提高小朋友“講衛生、懂節約”的意識,他們花錢投資,還在兒童洗手池上方設置了卡通文明提示語。經過一段觀察,這項措施確實反響良好。
如何文明遛狗也是居民反映強烈的問題,過去我們一味指責犬主多,設身處地具體關照舉措少。
無論是公園設置兒童洗手池還是小區增設寵物糞便集納器,體現的都是一種人文關懷,更是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表征。作為一個公民在公共場所得到了某種方便,更應該投桃報李地思考我應該回饋這個社會什么樣的文明?比如犬主再不管好自己的寵物,對糞便集納器視而不見,依舊由著寵物隨意便溺,那就無論如何說不過去了。文明人要時時檢點自己的行為,這既是對別人的尊重,更是對自己的尊重。可是現在很多人還缺乏這樣的意識。公園、小區、綠地、花壇也是公共場所,公共場所就要講究社會公德。
創建文明城市不僅是政府的事,更是每一位市民的事,需要我們每一位市民配合政府共同努力。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0-27“規矩”是文明的“嫁衣”
- 2014-10-27規范文明言行 養成良好習慣
- 2014-10-27東山縣實施《率先建成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方案
- 2014-10-27分流游客加強勸導 福州沙灘公園不文明行為少了
- 2014-10-27廈門:旅游帶上"文明味兒" 收獲最美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