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15日上午在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他強調(diào),文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從這樣的高度認識文藝的地位和作用,認識自己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和責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努力創(chuàng)作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yōu)秀作品,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鼓舞全國各族人民朝氣蓬勃邁向未來。(10月15日 新華網(wǎng))
什么是文藝,什么是好的文藝作品,文藝的價值和生命力體現(xiàn)在哪里?這是每個從事文藝創(chuàng)作的人應該慮及的命題,也是我等普通民眾對文藝現(xiàn)狀提出的質(zhì)疑。文藝應該取之于百姓生活,是人們對生活的提煉、升華和表達。這些觀點、論斷雖早有定論,但我們看到的、聽到的一些所謂的文藝作品卻往往引不起大眾的共鳴。習近平總書記在座談會上的講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當前文藝創(chuàng)作現(xiàn)狀存在的問題,對今后的創(chuàng)作方向提出了具體要求,用樸實的話語說出公眾想說的話,點出了百姓的期盼。
想問問各位,這些年來有哪些作品契合了群眾的口味,有哪些影視劇真實地反映了我們的生活呢?想必共同答案的就是屈指可數(shù)。的確,時下的文藝創(chuàng)作者過于浮躁,片面、盲目追求市場利益,成了市場的奴隸,又怎能安下心來去認真思考,又怎么能撲下身子去體驗生活呢。大多作品粗制濫造,誕生了眾多的高產(chǎn)作者、名人,用光怪陸離來形容也不為過,只看見你方唱罷我登場,卻難以在人民心中留下痕跡。比如,你穿越到了清朝我就劃破時空到了漢代,你有你的“格格”我有我的“妃子”,你寫官場小說我也聊官員私密,一些英雄堪比武林高手,許多情節(jié)近乎“神話”,誰又會去正視群眾的感受、給群眾提供想要的“精神大餐”呢,這樣的作品又怎會有一點價值和生命力呢?
抄襲模仿、千篇一律,機械化生產(chǎn)、快餐式消費,單純感官娛樂不等于精神快樂,習總書記的話點中了時下文藝創(chuàng)作怪狀的“命脈”,戳到了某些文藝工作者的痛處。
魯迅先生一語道破了“天機”:“文藝是國民精神所發(fā)的火光,同時也是引導國民精神的前途的燈火。”由是觀之,文藝必須契合公眾需求,能夠反映出一個時代的精神風貌,體現(xiàn)出廣大人民的價值追求,更要讓人們享受到“精神大餐”。《中國合伙人》點燃了年輕人創(chuàng)業(yè)的激情,《我的土地我的家》真實地反映出了農(nóng)村改革和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建設的歷程,《我們的中國夢》唱出了百姓的心聲,這些“精神大餐”讓我們從中得以鼓舞、激發(fā)出熱情,這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好作品。
文藝工作者應該牢記,創(chuàng)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務,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靜下心來、精益求精搞創(chuàng)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習總書記的殷切期盼也是我們的熱切期待,人們需要更多的精神食糧,時代需要百花齊放的創(chuàng)作春天!(武田文)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0-17堅持文藝作品的人民性
- 2014-10-17文藝接地氣 給力中國夢
- 2014-10-17文藝也要走群眾路線反四風
- 2014-10-17文藝創(chuàng)作要在“接地氣”上下功夫
- 2014-10-17堅持德藝雙馨 繁榮文藝創(chuàng)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