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15日上午在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他還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努力創作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中國文明網)
習總書記的講話對當今文藝界存在的問題,不回避,一針見血。對廣大文藝工作者寄予了殷切希望,指明了努力的方向。筆者認為,文藝工作者要想創作更多精品佳作,應做到“頂天立地”。
所謂“頂天”,就是關注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國家的興衰。要高瞻遠矚,胸懷天下。細數古今中外經典文藝作品,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紅樓夢》,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我國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這些作品無不是將時代、國家的命運作為作品的大背景,無不是“頂天”的代表作。
當今中國,全國人民正以實現“兩個一百年”為奮斗目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文藝工作者絕不是旁觀者,而是踐行者,應積極主動投身到行動中,像習總書記期望的一樣,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將個人的藝術夢和中國夢有機融合。
所謂“立地”,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將自己的根牢牢地扎在廣大的人民群眾之中。如今文藝界有許多反面教材:一些人急功近利,心理浮躁,或閉門造車、遠離實際,或抄襲模仿、千篇一律。抗日神劇不是“立地”,維也納金色大廳自費“貼金”,不是“立地”。
今年,筆者所在區縣請了一位“大家”編排節目,“大家”下鄉3天,就開始編排創作。而在二十年前,也請了一位省級專家編排節目,該專家深入村寨,和民間藝人同吃同住,采風半年,再“閉關”半年創作。后者就是“立地”的生動案例,其節目質量高下立判。文藝創作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絕不可能一蹴而就,文藝工作者要靜得下心,深入群眾、深入生活,創作出接地氣、順民意的優秀作品。
看得不夠遠,是因為你站得不夠高,作品不夠精,是因為你貼得不夠近。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站得更高,貼得更近,爭做人民文藝家。(楊春來)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0-17堅持文藝作品的人民性
- 2014-10-17文藝接地氣 給力中國夢
- 2014-10-17文藝也要走群眾路線反四風
- 2014-10-17文藝創作要在“接地氣”上下功夫
- 2014-10-17堅持德藝雙馨 繁榮文藝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