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15日上午在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從這樣的高度認識文藝的地位和作用,認識自己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和責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努力創作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鼓舞全國各族人民朝氣蓬勃邁向未來。(10月15日 新華社)
文藝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精神食糧,豐富的物質解決的是基礎的溫飽問題,然而,再豐富的物質財富解決不了人們的精神空虛。文藝作為精神的推進器,它有效提高了人們的文明素養和審美情趣,引發人們對生活現狀進行思考,引領社會思潮。一個國家的風氣風貌看文藝。文藝在反應時代發展潮流,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等方面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當下,文藝工作理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思想,傳播社會正能量,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以人民大眾為主體,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工作,為實現美麗中國夢引航。
文藝創作理當“抓民心”。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更是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文藝創作抓民心首先要求文藝工作者要立足于人民群眾的生活生產實踐活動,創造出能展示群眾精神風貌,能滿足人民群眾當前的精神需要的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好作品。一件成功的文藝作品絕不是脫離人民社會實踐的海市蜃樓,它必定是在社會中看得到原型,只有這樣才能得民心,真正發揮功能。其次,好的文藝作品理當依靠人民群眾,善于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不斷提高文藝作品的“民氣”。立足群眾和依靠群眾的文藝作品才能真正接地氣,真正“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
文藝創作理當“勇擔責”。文藝創作者的文藝創作應該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即傳播社會正能量,弘揚時代主旋律。當下,個別文藝創作者為了追求經濟利益不惜以犧牲社會效益為代價,創造出一些質量低下,與社會主流思潮格格不入的文藝作品以吸引群眾眼球,這些文藝作品終將被時代和人民所拋棄。我們呼吁文藝工作者應當“把愛國主義作為文藝創作的主旋律,引導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理當“傳遞真善美,傳遞向上向善的價值觀,引導人們增強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文藝創作理當“善傳承”。我國歷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因子,理應隨著時代的發展歷久彌新。在文藝創作中,絕不是拋棄傳統文化的單打獨斗,而應該是與時代發展相融合,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變遷的有機融合,不僅能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還能促進社會的進步。因而,我們呼吁:文藝創作更應對傳統文化堅持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的工作方法,讓文藝創作更具中國味。
美麗中國夢需要呼喚文藝的錦上添花,更呼喚文藝的理性回歸。我們呼吁:文藝為舵,領航美麗中國夢!(陳美園)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0-17堅持文藝作品的人民性
- 2014-10-17文藝接地氣 給力中國夢
- 2014-10-17文藝也要走群眾路線反四風
- 2014-10-17文藝創作要在“接地氣”上下功夫
- 2014-10-17堅持德藝雙馨 繁榮文藝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