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wǎng)9月2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張穎)順昌縣嵐下鄉(xiāng)郭城村教學點位于郭巖山深處,離鄉(xiāng)政府所在地路程有近20公里,在這里有一位扎根農(nóng)村教育一線的普通教師危巧媚。自1979年8月參加工作,35年來,她默默堅守在大山深處,享受著與鄉(xiāng)村孩子朝夕相處的幸福。
小校也有大氣魄
在郭城教學點還是完小的時候,危巧媚連續(xù)18年一直擔任學校的教導主任和六年級數(shù)學教師,學校六年級孩子的數(shù)學成績每年都是全鄉(xiāng)第一。有時,遇到個別學習有障礙的孩子,危老師就把他們帶在身邊,和自己的孩子吃睡在一起,從最基本的加減輔導起,義務(wù)補習,她愣是沒讓一個學生掉隊。
2010年,因工作勞累過度,危巧媚患上了頸椎嚴重增生,脖頸不能活動,右臂無法抬起,醫(yī)生勒令她休息。想著自己承擔的教學任務(wù),危老師強忍著病痛堅持上課。站著不行就坐著講課,不能低頭看書,她就躺在床上備課。就這樣,危老師一次次戰(zhàn)勝病魔,創(chuàng)造奇跡,不管她接手時孩子成績多差,最后期末考都能順利過關(guān)。
2010年,郭城完小撤并為教學點,只保留一、二、三3個年級和一個幼兒班,教師4人、學生不足30人。在常人看來,這樣的教學點怎么折騰都沒意思,可是作為負責人,危巧媚不認同:“每一個孩子都是活生生的生命,對農(nóng)村家庭來說,他們更是父母百分之百的希望。教育好孩子,我們責無旁貸。”
于是,危巧媚仍然每天一絲不茍:每周一,升國旗、唱國歌;周一到周五,學生廣播體操從不間斷;僅有的4名教師按照省頒標準開齊開足所有課程。
“如果學生整天面對的都是同一個老師,整天都是語文、數(shù)學,那是殘缺的教育。”危巧媚的想法樸實而又深刻。
如今,走進校園,青草如茵,花葉扶疏,學習氣氛濃厚,讓你覺察不到這僅是大山深處的一個小小教學點。當?shù)氐陌傩諏τ谖G擅慕o予了最大的信任:“她在哪里教書,孩子就跟到哪里讀書。”
學校圍墻倒了,家長們主動幫忙把圍墻修好;每學期開學,家長們就會自覺帶上工具到學校幫助整理校園。
教學點走出骨干教師
農(nóng)村學校寄宿學生多、留守兒童多,危巧媚除了當老師,還是保姆、家長,幫學生們梳頭、洗臉,給孩子做飯。每當學生生病時,她更是心急火燎。學生都親切地稱呼危巧媚是“媽媽”。
她從不因?qū)W生家庭背景、學習成績的差異而對學生親疏有別。相反,對于特困生和留守兒童,她還特別留心關(guān)注,給予特別的呵護。每年“六一”兒童節(jié),特困生或留守兒童還會收到危老師精心準備的小禮物。
為了孩子,危巧媚傾盡了自己所有的關(guān)愛。學生林雨昕4歲時患上重型地中海貧血。為了救孩子,父母再次生育了一個男孩,但是30多
萬元的移植費用愁壞了父母。平時就常用微薄的工資接濟他們的危巧媚坐不住了,她開始為這個孩子四處奔走求助。福州簡單助學愛心團隊得知后,伸出援手幫助籌款,最終林雨昕治愈了疾病。
沒有教師指導,沒有同輩的支持,危巧媚把“選擇了教師就是選擇了拼搏”作為自己的座右銘,靠著勤奮自學不斷取得豐碩成果。雖然每周近30個課時的教學任務(wù)極為繁重,但工作之余,她仍然堅持閱讀報刊書籍,還撰寫了大量的讀書筆記和讀書心得。因此,長年扎根于山村教學點,危巧媚卻仍然從縣鄉(xiāng)教學能手成長為南平市骨干教師,甚至在全國性權(quán)威刊物上發(fā)表論文,她用自己的行動打破了“山村教育科研很難施展”的思維定勢。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9-05林英紅:15年堅守完成照顧重病老同志的承諾
- 2014-09-05潘福惠:堅守大山44年為老百姓診病解憂
- 2014-09-03“電力人”忙搶修曬笑臉送家人 中秋節(jié)仍堅守崗位
- 2014-08-18寺院閉門也是一種文化堅守
- 2014-08-04長汀童坊鎮(zhèn)鄉(xiāng)村醫(yī)生彭木秀 堅守五十年的濟世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