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著一頂破舊的斗笠、扛著一把鋤頭、背著一個藥箱、褲腳上滿是姜黃色的泥巴,閩侯縣大湖鄉仙山村衛生所的醫生潘福惠剛干完農活,就趕往83歲的吳冬妹家中,給她看病。這依然還是當年人們熟悉的赤腳醫生的生活。潘福惠今年65歲。1969年,20歲的潘福惠正在讀初三,為響應當年毛主席提出的"要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六二六"批示精神,他被仙山村送到洋山村衛生院學醫,和他一起去的還有一個同齡人。學習的過程是艱苦的,最終堅持下來的只有潘福惠一個人。在洋山村衛生院李師傅的指導下,潘福惠很快學會了中醫和西醫,1970年成為全國首批赤腳醫生。在仙山村這個偏僻的小村莊里,他一干就是40多年。
仙山村是福州最偏遠的貧困村之一,在村里當赤腳醫生收入極低。潘福惠1970年在仙山村衛生所工作時,一年只能掙500工分(相當于40元),無法養活一家人。潘福惠除了給村民看病,還要到生產隊干活,多掙點工分補貼生活。到現在他還是亦醫亦農,潘福惠每次出診也只收3、4元的診費,一個月只能掙幾百元,他的主要收入來自種田和養雞養鴨。就算如此,潘福惠也從未想過放棄。村里許多人都離開家鄉去城里打工賺錢,看著周圍的一些人慢慢富裕起來,潘福惠卻沒有動心,他選擇了堅守。只要是鄉親打來電話,不管多遠,也不管是什么病,潘福惠都會背起藥箱上門服務。2002年的一個夜晚,村民潘福宜腹痛難忍,潘福惠晚上10時許冒雨出診。經診斷,潘福宜是胃出血。潘福惠趕緊打針止血,可潘福宜的病情并沒有好轉。半夜,潘福惠和幾名村民一起把潘福宜抬到幾十公里外的縣醫院。醫生說要住院治療,潘福惠幫潘福宜墊了1000多元的住院費。縣醫院的醫生說,幸虧潘福惠及時對潘福宜進行了處理,不然后果不堪設想。
村里的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了,由于村衛生所沒有養老保障,外地學醫的人也不愿意,潘福惠堅守大山給村民看病。前兩年兒子想接潘福惠去城里生活,福州市區一家醫療機構也想高薪聘請他,都被他拒絕了。潘福惠心里一直放不下村里的鄉親,他說:"如果我不干了,那村子里的人就沒地方看病了。"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8-05蘇曉暉:誠以敬業 以誠育人
- 2014-06-23圖說“愛崗敬業” 心繪“美麗人生”
- 2014-06-10“好司機”在暈倒前將車停穩 彰顯敬業精神
- 2014-06-04莆田市道德講堂“愛崗敬業 守護平安”開講
- 2014-05-04用敬業書寫人生精彩 最美消防員傳遞青春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