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上午,云南滇池東岸盤龍寺閉門謝客,僧人在寺門張貼告示稱,因晉寧縣及晉城鎮政府要將盤龍寺商業化、公司化,擾亂了盤龍寺的正常秩序,寺院決定暫關山門。游客只能在盤龍寺大門口燒香。(8月16日《京華時報》)
盤龍寺的閉門謝客,從表面上看是寺院對待政府商業行為的一種對抗,他們不忍心看著寺院變身成為商業氣息濃重的場所,而走到了寺院本身的背面。但是,從深層次看,這樣的閉門謝客其實是一種文化堅守。我們知道,佛門凈地,這是一個對于寺院的稱謂。其表達的意思也很明顯,那就是對于寺院這樣的宗教場所來說,應該保持與商業隔離的狀態,因為這樣才能有利于修行,才能抵達佛門的真實境界。然而,地方政府的行為,那只“看得見的手”總是無孔不入,很多寺院都已經淪為商業場所,而這次盤龍寺的閉門無疑就是一次警鐘的長鳴,奏響的乃是文化堅守的鐘聲。
盡管面對盤龍寺的閉門,地方政府又說對于盤龍寺的商業開發只是一個設想,而既然是一種設想,為何需要進行多次調研呢?一次又一次的調研,這本身就是破壞寺院氛圍的一種行為。對于寺院本身來說,需要堅守的是文化,而對調研之后應該如何走向也應該有自己的發言權。這樣的發言權自然也包含“閉門謝客”在內。對于他們的這種行為,對于香客們來說會帶來暫時的不方便,但是當香客們都在大門外等候的時候,我們已經分明看到其中的利益糾葛,那就是對于香客們捐獻的金錢,政府部門是希望分一杯羹的。
當地方政府對寺院這類宗教場所也開始肆無忌憚開發的時候,我們就必須警醒。對于地方政府來說,保存現有的文化記憶乃是一個重要的職能,而寺院這類宗教場所就是一個最佳的保存文化記憶的地方。保存文化記憶,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其按照自身的規律發展,宗教場所就應該按照宗教場所的規律進行發展,遵守清規戒律,遵循著佛門的本來面目進行。只有這樣,才能將文化記憶傳承下去,也只有這樣,地方政府的文化職能才能落地生根。否則,地方政府僅僅看到實際利益的一面,希望從中分得一杯羹,這就走錯了方向,不僅不能保存文化記憶,還會將文化場所的本來面目弄得面目全非。
所以,當看到盤龍寺不堪忍受政府的主導的商業開發選擇了主動閉門,這就是一種文化堅守。但是,我們更應該認識到在其他地方是不是也存在著類似的現象,地方政府表面上是在保存文化記憶,實際上卻是在進行著商業開發。盤龍寺的閉門是一種文化堅守,但這種文化堅守能夠持續多久也是一個疑問。因為地方政府可能會采取一種粗暴的方式進行干預,先前江西省的“僧尼合寺”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將僧人和尼姑整合在一個寺院內,其目的就是為了商業上的成功,奔著利益去的。但結果呢,寺院的反對也沒有奏效。這種方式,才是我們更值得關注的,因為背后隱藏著的乃是地方政府對文化產業的線性思維邏輯。(蘇彥)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8-04長汀童坊鎮鄉村醫生彭木秀 堅守五十年的濟世情懷
- 2014-07-11“不要扶”背后的道德堅守與逃避
- 2014-07-11“不要扶”背后的道德堅守與逃避
- 2014-07-09晉江深滬有個暑假補習班 免費還免食宿已堅守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