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各地貫徹中央文明委《關(guān)于推進誠信建設(shè)制度化的意見》如火如荼的熱潮中,海安七旬失明老人謝孝文養(yǎng)豬替兒子還債的報道,引起了媒體與社會各界極大反響,鄰里都稱之為:“誠信老漢”! 筆者細讀報道,感受到“誠信老漢”的身上,凝聚了太多中華民族優(yōu)秀品格。
首先,“誠信老漢”心有信念不動搖,對得起良心、對得起鄉(xiāng)親。6年前老人兒子做生意欠下120萬元債務(wù),對當時年已69歲老人來說,替兒了挑起還債務(wù)重擔,實在如泰山壓頂。然而,老人沒有為“泰山崩于前”所嚇倒,與家人負重拼搏,迎著風雨、坎坷堅定走來, 6年竟然還了60萬元,老漢帶著家人,還在為還清遺留的60萬元債務(wù)奔忙。這是何等的力量?外面致富法門不少?!罢\信老漢”憑心、量力,選擇了又臟又累的養(yǎng)豬,讓他動力不減的應(yīng)該還是誠信。“誠信老漢”的人生態(tài)度、人生高度,令人敬佩。
筆者家鄉(xiāng)古黃泗浦畔流傳著唐代高僧鑒真東渡弘法故事。鑒真歷時十年,歷經(jīng)風急浪高、有時翻船、有時缺糧等無數(shù)磨難,有過五次東渡失敗經(jīng)歷,依然矢志不改。高僧66歲時,雙目失明,卻在古黃泗浦第六次東渡啟航,成功抵達東瀛。失明老人謝孝文養(yǎng)豬替子還債的執(zhí)著信念,與盲僧鑒真東渡的壯舉是何等的相似。那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自立、自信的精神寫照。
雖說“子債父還”,在道義上,似乎天經(jīng)地義,但法律上沒有這樣的義務(wù)。然而“誠信老漢”,明知兒子欠下120萬元債務(wù),不知道能還到牛年馬月。依舊一諾千金:“鄉(xiāng)親們,請你們放心,兒子欠的債由我養(yǎng)豬慢慢來還,絕不欠大家一分錢!”,正是憑著對鄉(xiāng)親的承諾,老人召回了“出去避風頭”的兒子共同創(chuàng)業(yè),共同扛起全家還債責任。正是憑著誠信,感動了債主,減輕了還債周期壓力。鄰里稱他“誠信老漢”,就是對老人、對社會的最大信心。今天,太多的“老板“面對欠債,卻選擇了“跑路”,甚至轉(zhuǎn)嫁給地方政府,那些昔日“一擲千金”最終“一走了之”的“土豪金”,與“一諾千金”走向“一往無前”還債路的老漢相比,是何等的卑微。“誠信老漢”的誠信還債舉動,既是為教育子女“以身試教”,也是對“跑路”者的最好鞭撻,為社會誠信體系建設(shè)樹立了典范。“誠信老漢”雙眼雖失明,卻點亮了心靈的明燈、誠信的烈焰,為傳播社會誠信春風,提供了生動的藍本。
其實,類似這樣的“誠信老漢”,并不是個案,網(wǎng)上有過多次“誠信老人”的報道。超強臺風奪走了蒼南82歲老人吳乃宜3個兒子,給這個破碎的家留下了60多萬元債務(wù)。吳乃宜承諾“人走賬不滅”,4年多來,老人每天喝稀飯,編漁網(wǎng),勒緊腰帶已經(jīng)還掉40多萬元。人們稱之為誠信“誠信老爹”。再有河南洛陽72歲老人王月申,打工20年攢錢,替兒子還完欠債,同樣被告人們稱為“誠信老爹”。泌陽 “誠信老人”彭萬軍, 17年里,漂泊異鄉(xiāng)打工還債,還清了17年前的12萬元債務(wù)。這些“誠信老人”,也許不明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什么。而他們卻用質(zhì)樸的行動和信念,闡釋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內(nèi)涵。他們身上體現(xiàn)的,勤勞、勇敢、守信等植根于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優(yōu)秀文化、優(yōu)秀品德,也在一次一次的考驗中,給出了令人嘆服的答案。
他們在人生遲暮,將老輩傳承的誠信擦亮,釋放的民間質(zhì)樸的誠信之光,讓失信的社會背景日漸溫暖。他們讓“誠信”,這段談了千百年的“老調(diào)”,在時代需求下,彈奏出更多適時的韻律,春韻常在。(特約評論員張維民)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8-15福建強化誠信宣傳和懲戒 加快信用體系建設(shè)
- 2014-08-12陳章宇:講誠信的愛心的哥
- 2014-08-08“官賴”是政府誠信的“基因畸變”
- 2014-08-08誠信是第二身份證
- 2014-08-08誠信星標 推動城市誠信建設(sh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