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地文明辦領導和工作人員紛紛騎上單車深入城市主次道路、背街小巷、基層服務窗口等,對城市文明狀況和市民文明素質進行了一系列明察暗訪,推動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進一步深化。隨著各地“有計劃、有組織、有節奏”的開展騎行檢查,文明辦領導深入到群眾中......騎行不走“秀”,越來越多的市民由質疑到贊賞、支持,也促進了各地文明辦提升工作效率,轉變工作作風,真正踐行“黨的群眾路線”,也使得“騎車檢查”成為文明辦響亮品牌。(8月8日中國文明網)
我們常以“紅利”來說明一件事情或一個工程帶來的好處,有時候也指額外的收益。近一段時候以來,文明創建工作迎來了“騎行時代”,這并不是一個創新的查訪方法,但卻是相當實用,它帶來的不僅是文明創建的表面工程,還是一個內心規制的過程。
在古代,每有暗訪,必有大快人心事,每有密查“吹風”,必知“草勁”。在當代,暗訪具有同樣的效應,它帶來“兩大改變”,即我們常說的正面紅利。
一是騎訪者守規守制,形成好作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從中央到地方,都以“接地氣”為抓手,行務實親民之風,這是個千載難逢的走近群眾的機會,也是文明創建必經之路。我們的社會一直有一個壞毛病,即所謂的“官本位”,似乎與老百姓保持距離才顯威風,然而社會文明的發展永遠離不開群眾的參與,他們是社會前進的最重要的推動力量,因此文明創建也離不開群眾的參與。于是,對于這種弊病,我們的文明工作者以“騎行”這種接地氣的方式進行“暗訪”,確實不失為一個好方法,一來可以更好的融入群眾,二來是顯得務實,更容易發現問題。騎行暗訪對文明創建者的影響是,給一些做表面文章的人提個醒,并進行制度化、長效化,作風之變由此始。
二是被訪者受益頗豐,獲得好環境。對于騎行暗訪好與壞,群眾應該最有發言權,他們能夠感知身邊一草一木的變化,特別是對于周邊環境的變化感受更深刻。生于斯、長于斯,一輩子的事情,當然特別關注生存環境,而文明創建工作實行以來,街面干凈、窗戶明亮、鄰里禮貌.....雖然有時候變化磕磕絆絆,但卻是幸福的煩惱。不是一番寒徹骨,卻有梅花撲鼻香,暗訪帶來的隱形變化比比皆是,那些隨手亂扔的“灑脫”不見了,中國式過馬路也少了。特別是身處張家港,人們對于斑馬線的理解更為深刻,在汽車文明沒有到來的時候,守護規矩便是對文明最大的敬畏。
“騎行暗訪”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務實的精神。對于美好的追求我們從未停止過,但如此上規模的追逐還真不多見,社會不斷向前發展,我們以為早就擺脫了生存危機,其實不然,危機時刻不在,只是有時候我們麻木的神經對于環境變化的感知不夠敏感,造成一種溫水青蛙式的錯覺。“騎行暗訪”給出了這種的態度:對于丑陋的東西,我們絕不容忍和姑息,對于美好的事物,我們從未放棄。它帶來的不僅是亮眼的姿態,還有群眾欣慰的笑臉!(徐云方)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7-21路邊隨意拉客無安檢 記者暗訪大巴車安全漏洞多
- 2014-07-21記者暗訪福州多家小區游泳池 衛生安全狀況堪憂
- 2014-07-02精神文明建設新聞榜發布:騎車暗訪創建獲贊
- 2014-06-12記者暗訪發現:福州快餐每盤分量大 點菜易浪費
- 2014-06-12閩推動文明創建:明察暗訪接地氣 改進作風促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