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8月15日訊(福建日報)最近,一位三甲醫院的醫生被患者送來的一只雞搞得很為難,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
事情是這樣的。那位患者來自貧困山區,家境貧窮。他的臉部長了個小腫瘤,需要手術。他打聽到某某醫生對這方面手術水平較高,就直接到病房找到這位醫生。這位醫生看到他從貧困山區來,路途遙遠,來福州看病不容易,就答應了他的要求。
事情本來很簡單,然而,之后發生的事卻不讓人輕松。雖然醫生答應親自給他做手術,但他并不放心:一是不放心醫生能否親自為他手術,二是不放心醫生能否為他認真手術。于是,他千方百計找到醫生的家,要給他送一只活土雞。醫生不收。他很苦惱,一定要讓醫生收下。多次來回,醫生無奈只好收下。但是,醫生沒時間處理這只活雞,養在家里,還得花時間去照顧這只雞,真是哭笑不得……
一只雞,搞得醫患雙方都很煩。為何會這樣?從患者來看,為什么一定要送?因為,對醫生是否能真心實意地為他看病,他沒把握。如果他不送,他心里就很不安。在他看來,醫生一旦收了雞,就會對他好,他就放心了。看來是患者不信任醫生惹的。
也許有人認為,醫生看不上一只雞。但并非完全是這樣。他難受的是患者對他的不信任。的確,患者對醫生的不信任是一個問題。它讓醫生感到壓力、不舒服。前陣子,全國一些地方接連發生惡性傷醫害醫的違法犯罪事件,根本原因是患者對醫生的不信任引起。
當前,醫患之間的信任問題普遍存在。它以多種形式表現出來。一是通過請吃送禮或通過靠熟人介紹,“友好”地表達出來。當然其中也有通過搞關系獲得特殊醫療享受的,但這另當別論。正常看病本不需托關系請吃送禮,因為大部分醫生的職業操守要求他們要認真對待每一位病人。二是赤裸裸地惡意表達出來。如有患者在醫生治療時,居然拿著攝像機全程錄像。還有的在與醫生交流過程中進行錄音等等。另外,一些患者一直在挑選醫生,也是一種對醫生不信任的表現。比如上述那位患者。據那位醫生說,他得的是良性腫瘤,按理無須到他的醫院,基層醫院就可處理。但他不相信基層醫院,一定要到三甲醫院,而且也不相信其他醫生,非要他來手術。雖然答應他,而他還不放心,要送禮,真是折騰。
為何會產生這樣的不信任?其中必有原因,而且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
當下,人們對身體健康越來越在乎,患者需求較高。而醫療信息的不對稱,難以滿足患者的需求。因為醫療是很專業的,如肝科的醫生不一定慬得胃,何況患者。因此,人生了病,需要了解病情,是否能治好,怎么治等等。患者總是希望醫生能滿足他的這些需求。而在醫生看來,看病是他的事,沒必要多說。再說,病理問題患者很難明白,說了也沒用。還有,醫生也忙,沒有時間與患者多溝通。因此,患者的這些需求總感覺得不到滿足,心里就不安,就會產生不信任感。
從一些治療效果不理想以及發生的醫療事故來講,讓患者增添了不信任感。治病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同樣的藥,用在不同人的身上,效果有的就會有差別。這是客觀存在的。生命活動的復雜性和人類對自身認識的局限,現代醫學科技還遠沒有達到包治百病的階段。有的病治療效果不好,并非是醫生的無能,而是醫學的局限。這些患者往往不是很了解。再者,一些醫療機構,遇醫患矛盾,往往不從醫學責任的角度去處理。如有的不一定是醫方過錯,但患者一鬧就占上風。醫方為了一方安定就無原則地安撫患者。這給人感覺,鬧一鬧,醫方才會承認“錯誤”,因此,患者更不相信醫方。
當然,現實中,因人看病的現象還是有所存在,甚至少數醫生醫術低下、道德敗壞,進一步破壞了醫患之間的信任度。
醫患之間的不信任,傷害的大多還是患者。現實中就有這樣的事發生。有的因不相信醫生治療或用藥方案,而加重了病情;有的不信醫生信醫療廣告而被騙了錢;有的不相信基層醫院誤了治療,等等。
醫患之間的信任是建立和諧醫患關系的基礎,對節省醫療資源、降低醫療費用以及提高醫療效果等都有積極的意義。建立起醫患之間的信任關系,關鍵還是在醫方,因為,在醫療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患者處于弱勢。因此,要讓患者信任醫生,需要醫方做出更多的努力。要提高醫生的人文素養和大眾的健康常識,建立順暢的醫患溝通機制;要進一步提高醫療水平,深化醫療體制改革。
醫患的信任關系一旦建立,患者再也不必為治療之外的“搞關系”等額外負擔所累。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8-14福州“信任餐廳”停業 開業13個月耗費百萬元
- 2014-06-13掌摑醫生讓信任很受傷
- 2014-06-10火車票可丟 信任不可丟
- 2014-03-28傳遞信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