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會產生這樣的不信任?其中必有原因,而且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
當下,人們對身體健康越來越在乎,患者需求較高。而醫療信息的不對稱,難以滿足患者的需求。因為醫療是很專業的,如肝科的醫生不一定慬得胃,何況患者。因此,人生了病,需要了解病情,是否能治好,怎么治等等。患者總是希望醫生能滿足他的這些需求。而在醫生看來,看病是他的事,沒必要多說。再說,病理問題患者很難明白,說了也沒用。還有,醫生也忙,沒有時間與患者多溝通。因此,患者的這些需求總感覺得不到滿足,心里就不安,就會產生不信任感。
從一些治療效果不理想以及發生的醫療事故來講,讓患者增添了不信任感。治病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同樣的藥,用在不同人的身上,效果有的就會有差別。這是客觀存在的。生命活動的復雜性和人類對自身認識的局限,現代醫學科技還遠沒有達到包治百病的階段。有的病治療效果不好,并非是醫生的無能,而是醫學的局限。這些患者往往不是很了解。再者,一些醫療機構,遇醫患矛盾,往往不從醫學責任的角度去處理。如有的不一定是醫方過錯,但患者一鬧就占上風。醫方為了一方安定就無原則地安撫患者。這給人感覺,鬧一鬧,醫方才會承認“錯誤”,因此,患者更不相信醫方。
當然,現實中,因人看病的現象還是有所存在,甚至少數醫生醫術低下、道德敗壞,進一步破壞了醫患之間的信任度。
醫患之間的不信任,傷害的大多還是患者。現實中就有這樣的事發生。有的因不相信醫生治療或用藥方案,而加重了病情;有的不信醫生信醫療廣告而被騙了錢;有的不相信基層醫院誤了治療,等等。
醫患之間的信任是建立和諧醫患關系的基礎,對節省醫療資源、降低醫療費用以及提高醫療效果等都有積極的意義。建立起醫患之間的信任關系,關鍵還是在醫方,因為,在醫療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患者處于弱勢。因此,要讓患者信任醫生,需要醫方做出更多的努力。要提高醫生的人文素養和大眾的健康常識,建立順暢的醫患溝通機制;要進一步提高醫療水平,深化醫療體制改革。
醫患的信任關系一旦建立,患者再也不必為治療之外的“搞關系”等額外負擔所累。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8-14福州“信任餐廳”停業 開業13個月耗費百萬元
- 2014-06-13掌摑醫生讓信任很受傷
- 2014-06-10火車票可丟 信任不可丟
- 2014-03-28傳遞信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