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晚會上,妝化得很濃的孩子們
東南網6月19日訊(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林莉莉 田米 文/圖)在安溪龍涓鄉新嶺村駐村后,朱震江住進了新嶺村小學的教師宿舍。
天天看著孩子們跑來跑去,朱震江總覺得這些孩子不對勁——對陌生人怯生生的,不愛叫人,不愛說話。有一次他看到一名男孩鞋子破了,給男孩50元錢,男孩不要錢,一聲不吭就走了。
駐村兩個多月,朱震江找到了原因。新嶺村是典型的留守村,孩子們都和老人們呆在一起,形成這樣冷漠封閉的性格,也就不奇怪了。
雖然要給村里修路、搞老人活動室什么的,但朱震江的心頭大事還是孩子們。他想給村里的孩子辦一個暑假興趣班,替村民們照顧好留守孩子,也給孩子們一個更美好的童年。
疑惑:
外表光鮮的貧困村,白天安靜得可怕
37歲的陜西人朱震江,一直在企業工作,跟機器打交道。他從沒想過,自己會去駐村扶貧。
朱震江一到新嶺村,第一感覺是:村里不窮。這個村,鋪了水泥路,安了路燈。放眼看去,村里新樓房也不少。走訪幾天,朱震江發現,這個外表光鮮的村子不太正常——白天和晚上一樣安靜。
新嶺村的安靜,是因為它是安溪最偏遠的山村,更重要的是,這個兩千多人口的山村,青壯年們都外出打工、做生意,這些年只剩下老人和孩子留守村里。
“太偏遠了,種茶種菜都難賣出去,只能走出去。”村長老陳說,年輕人逢年過節才會回來。
朱震江住在小學教師宿舍,最多的鄰居就是孩子們。他觀察這些孩子們,也覺得心里怪怪的:孩子們都怯生生的,一點都不活蹦亂跳。前幾天,朱震江笑瞇瞇地跟孩子們點頭,結果大多數孩子都是低頭走過,連個招呼都不打。
“即使不認識,也該叫聲叔叔,你好,該有基本的禮貌呀。”打招呼是小事,朱震江覺得,這種類似家教的基礎教育,得從小事抓起。他特意跟校長說起這事,讓老師給孩子們上一堂禮貌課。在那之后,孩子們在學校見了陌生人,才會說一聲“你好。”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6-18莆田市300多名志愿者構筑文明上網防火墻
- 2014-06-17志愿者藝術團傳遞愛的正能量
- 2014-06-13泉州第二屆快樂暑期活動將啟動 300名志愿者陪你過
- 2014-06-12切莫冷了志愿者的“熱心腸”
- 2014-06-11“謙詞”“敬語”為志愿者服務增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