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本是“奉獻”的代名詞,然而,時下有的地方卻沒有獲得人們應有的尊重。6月2日,岳陽資深環保志愿者彭祥林微博反映東洞庭湖保護區一帶發現簡易垃圾焚燒廠,@岳陽政府門戶網站,得到的回復卻是“燒不得,埋不得,堆到原博和你這個環保綠茶婊家去吧!”即使該官博日后致歉并稱:“與朋友的聊天內容錯發到了官博。”然而,事情已給“熱心腸”的志愿者們潑了一盆冷水。更有甚者,4月13日,四川省巴中城管拒交停車費撞死收費老人,竟有領導稱其為“志愿者”。“志愿者”在繼“實習生”、“臨時工”、“女同志”后,“被”當槍使。
各種形式的志愿服務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力量,弘揚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進一步顯示著中國人民精神境界和文明素質的不斷提高。近年來,伴隨著改革開放出現的黨員志愿者、社區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等各種形式的志愿服務,成為公眾注意力的聚焦點,蓬勃發展的志愿服務仍然是社會上一股有愛與正向的力量。
作為全國文明城市,惠州市各行各業志愿服務蓬勃開展,有注冊志愿人數占到全市人口10%以上,共有33多萬人參加了各種形式的志愿服務活動,其中,惠州市直機關黨員志愿服務支隊充分發揮優勢,拓寬渠道,舉辦了一系列“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自然”的“三關愛”志愿服務和“鄰里守望”活動,如為群眾送醫藥、送文化、送法律活動,端午節送粽子讓空巢老人不孤獨,千輛汽車加入“愛心送考”,志愿者陪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兒童節電影院免費觀影等等。昆明、新疆事件后,在中央的倡導下,社會上自發生成“反恐”力量,自5月30日始,北京的87萬名志愿者上街巡邏,與公安等專業人員織成防控網格,保衛北京安全,這些志愿者都是五、六十歲的退休黨員、干部,網友親切地稱之為“反恐大媽”。
然而,岳陽、巴中的事件讓人深思,在志愿服務勢頭正好的情況下,更要注意完善志愿服務的體制機制建設,保護好志愿者的一顆顆“熱心腸”。
筆者以為當前有幾個要做的事,首先,要營造有利于志愿服務的輿論文化環境,正確運用新聞媒體,充分運用新社交媒體,廣泛普及志愿理念,大力弘揚志愿精神,使志愿服務常態化,使文化意志成為志愿服務的內在動力和支撐。其次,政府應該在鼓勵和支持志愿服務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星級認定”、“評優創優”等激勵機制,對“優秀志愿者”以及“優秀志愿者組織”給予表彰獎勵。再次,政府應該提供具體的政策和法規,保護志愿者的正當權益,如建立志愿者人身和財產保險制度,建立志愿者權益保障儲備基金等等。最后,要在政府與志愿者之間建立合理有效的溝通協商關系,暢通志愿者的訴求渠道。(陳煉)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6-11“謙詞”“敬語”為志愿者服務增質
- 2014-06-10省特檢院聯合多部門開展“電梯安全 你我同行”志愿者服務
- 2014-06-10“全國低碳日”光澤縣青年志愿者在行動
- 2014-06-10霞浦西關社區愛心志愿者服務隊 涓涓愛心匯暖流
- 2014-06-09梅列區啟動“千名志愿者、服務進社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