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孩子們在為自己的父親按摩、洗腳。當日,在父親節即將到來之際,重慶美心洋人街景區發起了"給父親洗腳"公益活動,號召隨家長來景區旅游的孩子為自己的父親洗腳,以喚起他們對家長的關心和理解。(6月15日中國新聞網)
年幼的孩子蹲下身子,當小手伸進腳盆觸摸到父親肌膚的一剎那,我相信很多父親在心底所涌起的是甜蜜和感動。盡管對這些平時可能還要父母幫助洗腳的孩子來說,給父親洗腳更多的只是一種形式,他們或許并不了解這次給父親洗腳的真實含義,但我們不能不承認,這是一種親子交流的好方式。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在父親節來臨之際,給父親洗腳,能讓孩子親身感受到孝道的真實存在,其積極意義顯而易見。但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自2001年武漢25中500多名初一學生給長輩洗腳后,各地便紛紛效仿,各種形式的"洗腳運動"開始在全國迅速蔓延。這如出一轍的模式不僅使感恩教育披上了功利主義和形式主義的色彩,也使孝道變得不夠純粹。
讓孩子給父親洗腳,不僅是一次親子交流的機會,也是一次生動的感恩教育。但是現在的孩子獨生子女居多,由于過分溺愛,不少孩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對長輩動輒對吹胡子瞪眼甚至拳腳相加者也不乏其人。這種極度膨脹的自我意識和對長輩的漠視,僅靠一兩次洗腳就可以"改邪歸正"?
幾年前,中央民族大學副教授蒙曼就曾一針見血地稱,各地感恩教育中讓孩子給長輩洗腳的做法是一種"愚孝"。盡管在我看來,蒙曼的這種觀點或許有點偏激。但是平心而論,如果我們的感恩教育淪落到需要依靠孩子給長輩洗腳來撐門面的境地的時候,孝道的傳承也就遠離了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和擔當這種本質內核,只剩下光鮮的軀殼了。
感恩教育是孝道文化的重要內容,這既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也是人類情感教育的理性回歸,更是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然要求。但是,當洗腳變成了一場感恩教育的運動,可以在全國各地批量復制的時候,在孩子額頭的汗珠和虔誠的笑臉背后,所折射出的卻是教育思想的僵化和創新意識的缺乏。
教育是一項大工程,需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不斷研究新方法、解決新問題,這就注定我們的教育不能缺少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因此,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實在有必要認真地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進行感恩教育時,除了給長輩洗腳,我們還能不能有點別的?(劉根生)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6-13感恩父愛不妨對父親“矯情”一把
- 2014-06-13尋根“父親節” 感恩莫待時
- 2014-06-13高考結束 應引導孩子感恩
- 2014-06-10感恩老師 不必拘泥于謝師宴
- 2014-05-12感恩母親節:今天給媽媽一個大擁抱 大聲說出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