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北京出席2014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主場活動,他強調,食品安全工作直接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經濟社會發展,必須標本兼治、長抓不懈。要讓德治和法治兩個“車輪”同時轉起來,促進社會共治,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中國文明網)
近年來,雖然我國食品安全取得積極進展,但“舌尖上的安全”依然是困擾監管部門和公眾的難題。臭腳米粉、墨汁粉條、染色饅頭等此起彼伏的食品安全事件,一次又一次挑戰社會道德底線,難道金錢的誘惑真的能埋沒做人最基本的良心?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關系著每個人的身體健康和家庭幸福,是國計民生之本、社會和諧之基。所以,保障食品安全,對于整個社會發展來說屬重中之重。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向老百姓交出滿意答卷,能不能確保百姓安居樂業,是對黨和政府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筆者認為,須把好三個關,用良心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把好監管關。古語云:“不治其本而務其末,譬如拯溺錘之以石,救火投之以薪。”國務院食品安全辦主任張勇說:“食品產業是“良心產業”、“道德產業”。安全食品既是“產”出來的,也是“管”出來的。”所以加強隊伍建設,充實監管力量,提高基層執法人員專業水平是監管之魂。以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為載體,對商家進行道德教育,深入開展“誠信做食品”道德實踐活動,做到監管教育兩不誤。
把好查處關。食品安全涉及的因素和環節很多,既包括產地環境的安全,又包括生產環節的安全。建立全程跟蹤制度,從食品源的生產到食品的加工過程進行全程登記,建立更為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一旦出現問題,便直接追究責任人。提高檢驗檢測和隱患排查能力,做到檢驗不留死角,檢測不拖后腿。加大群眾監督作用,嚴嚴實實的鋪下一張“天羅地網”,讓罪犯無路可逃。
把好懲戒關。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公開制度,建立食品安全黑名單。通過媒體、網絡、手機都渠道,將相關信息資源公布于眾,讓黑心商家“赤裸”于人前。打造“高壓線”,依靠“法治”將食品安全問題上升到法律層面。一旦觸及,必須依法追究,嚴懲不貸。任何僥幸都是徒勞,不崇尚道德,只會自食惡果,昧良心賺錢,必遭受囹圄之災。
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肆意拿他人生命開玩笑,我們需要更多的“油條哥”來守護“舌尖上的安全”。加強食品安全誠信體系的建設,讓所有人吃得放心,吃得安心。(楊鈴)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6-12加快食品安全誠信體系建設少了良心不行
- 2014-06-12為食品安全護航 須“德”“法”兩駕馬車齊頭并進
- 2014-06-10邵武市拿口鎮強化食品安全宣傳教育
- 2014-03-10直面食品安全讓人更感安全
- 2014-02-27農村不是食品安全的法外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