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未成年人網近日報道。石棉縣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地處雅安市最南端,素有"藏彝走廊"之稱。當地少數民族兒童大多不懂漢語,為了幫助孩子們順利接受義務教育,石棉縣2008年開始在縣內少數民族聚居區實施學齡前語言過渡教育。在全縣11個鄉鎮,設立了語言過渡班,學生大概有五六百人,其中新民鄉共有三個點。海子村語言過渡班就是其中之一。
這一期的講述標題是《去頂上的讀書郎》,因為,海子村有海拔2000米左右,目前是新民鄉最為遙遠的一個村落,也是全鄉唯一沒有完全通公路的村落。在這樣一個海拔讀書,稱其為云頂上的讀書郎,也是名副其實了。而如果說,這些孩子是云頂上的讀書郎,那么,他們所就讀的學校,理應是云頂上的學校。讓我們感動的是,這樣一所云頂上的學校,目前只有唯一一名老師在支撐。對于孩子們來說,外面的世界是精彩的、令人向往的。對于23歲的老師倪曉麗來說,也同樣如此。倪曉麗是海子村語言過渡班唯一的老師,是本村土生土長的彝族人。曾由于家中困難,她沒能讀成高中,初中畢業后便留在了海子村當老師。從2010年海子村語言過渡班建立到如今,她已經任教4年了。
同樣是知識改變命運,今天的倪曉麗老師就是因為家中困難而至今沒有從這云頂之上走向更美好的世界。而這樣的命運,在現在這些云頂上的讀書郎身上,似乎還在繼續上演。眼下,這些讀書郎的學習條件是,在"4.20"蘆山強烈地震中,曾經設立在村委會的語言過渡班校舍嚴重受損,房屋成了危房。為了考慮師生的安全,過渡班不得不暫時停課。最后經過協調,村上又租借了一戶村民的房屋上課,但由于房子年久失修,條件十分簡陋,一到下雨天教室里就成了"水簾洞"。目前,已是第三次臨時租借教室了。房屋屬于災后重建的,但由于光線不好,白天教室里只能一直開著燈上課。校舍尚且如此,整個教學條件,也就可想而知了。在這樣一個狀態之下,對于這些讀書郎而言,知識改變命運,該是何等艱難?
但我們卻總是慷慨激昂地強調,不要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當城里的孩子們已經人手一臺電腦的時候,這些云頂上的孩子,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連一塊像樣的黑板也沒有。這樣的現狀,很難讓這些孩子,從云頂上的那一所簡陋之至的學校,走向外面的美好世界。
顯然,云頂上的學校,必須得到強有力的保障,而這一保障,僅僅依靠一兩位倪老師,是無濟于事的。倪老師的一個人的支援,確實讓我們感動,但更應該讓整個社會反思與行動。好在當地鄉政府已經采取措施,隨著海子村道路的修建,海子村語言過渡班的校舍現已經在規劃之中,預計在今年7月份,汛期來之前這條村道就將全部通車。屆時,就可以運送建筑物資到村里,海子村語言過渡班的校舍就可以在原址上重建了。如此一步一步地解決云頂上的學校的燃眉之急,這些云頂上的讀書郎,也能擁有燦爛的春天。(范德洲)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6-09東南公益攝影展“愛心午餐”感人心 孩子節日做義工
- 2014-06-09連麗雙:點亮孩子的心燈 19座橋:鄉村老人的豐碑
- 2014-06-09用自己的奉獻去點亮別人的希望 用愛打破孩子心防
- 2014-06-06省家庭教育公益大講堂在廈開講 教孩子認識生命
- 2014-06-01知心姐姐:孩子"六一"不快樂,一輩子都不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