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西柳州,有一種遍布社區街道的特殊“超市”。人們走進去看到的不是琳瑯滿目的商品,而是墻上貼著的各類志愿服務項目。只要社區居民提出需求,志愿者便會上門提供各類專業化的志愿服務,這便是被當地人稱為“雷鋒超市”的志愿服務站。(4月7日《中國青年報》)
“雷鋒超市”真正是名副其實,通過“超市”的形式,將志愿者能夠提供的服務歸集在一起,然后根據需求實行“一對一”有針對性的服務,從而達到“訂制服務”的目的。同時,積分卡制度管理辦法讓志愿者每服務一次,又可以累計積分,從而在“利人”的同時實現“利己”,愛心和慈善有互動,才能在回饋中實現升華。
相比于傳統分散的志愿服務模式,“雷鋒超市”體現出極強的制度性優越,一是使志愿服務更加規范化。“雷鋒超市”屬于一個體系建設,從機構到運作都有章可循,有規可依,繼承和延續了傳統規范化管理的優勢。二是發揮了信息平臺的作用。小小“超市”其實就是一個大平臺,將供需雙方都集合在這一點,而“超市”又發揮了信任歸集和發布的平臺效應,并起到了資源整合和分配的作用。三是志愿服務更加開放。相比于傳統志愿服務活動的“單方面表達”,“超市”增強了需求方面的互動性,在資源配置上更加高效而快捷。四是增強了志愿服務的透明化,并因為更利于監督而促進了其公信力的提高。
更重要的是,志愿活動積分制度的實施,又讓“好人有好報”在名義上和實際上,都有了不打折扣的實施。在志愿為別人服務的同時,也可以有機會成為“被志愿者”,這樣的安排就跟“愛心積分卡”可存取,以及“獻血者免費用血”一樣,釋放出極大的善意,體現了對愛心的制度性呵護,避免志愿只是一種純粹的道德表達,并因為更加人性和接地氣,真正打造了可以持續傳遞能量的愛心基礎。
其實,從國外志愿服務發展的歷程來看,成熟的制度設計與運作,讓其能更科學和高效地表達,屬于志愿服務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雷鋒超市”式的運作模式早已成為常態,具備完善的體系,更重要的是,其公益事業的實施與推廣,走的是法制化的路子,讓公益事業的組織者、參與者和實施者明確自身的權利和義務,避免錯位下的混亂。
不過“雷鋒超市”的運作還存在一個不足,就在于這個模式具有很強的行政色彩。換言之,這還不是真正意義的“民間自為”,還需要一個“去行政化”的過程。行政權真正應當做的,不是充當運動員,而只是制定規則并確保其得到有效的實施,也就是為民間公益營造良好的環境。從這一點來說,雖然“雷鋒超市”不失為制度創新的嘗試,但離真正的成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唐偉)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4-07廣西柳州現雷鋒超市 可私人訂制志愿服務
- 2014-04-02涵江區“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月”活動綜述
- 2014-04-02弘揚雷鋒精神 海滄區志愿服務呈三個特點
- 2014-04-02踐行“雷鋒精神”不妨持有“三名”觀
- 2014-03-31原來我也是雷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