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孝,才有家和。《孝經》開篇就提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道是道德的源頭根本,家風的養成就應該由孝道開始,把孝道作為家風的源頭。
人生數十載,無時無刻不需要親情的陪伴。呱呱墜地時,父母養育之恩可謂天高地厚;成長階段,求學路上,父母長輩尊尊教誨,讓我們成人成才。盛年成婚,愛情變成親情,你與他(她)一路攙扶,克服種種困難,攜手并進。由此觀之,人生之路雖短,但是離不開親情,對于親情的態度,借用現在一句流行語:且行且珍惜。
親情,我認為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愛與孝。愛,是父母之愛,長輩之愛,夫妻之愛;孝,則是另一種愛,是子女對于父母和其他長輩的尊敬、回饋之愛。
現實生活中,愛與孝都很重要,對于年輕人來說尤其應該注重孝道。因為接受愛很容易,往往在不知不覺間,可要回饋愛就需要時間,需要行動。愛是雙向的流動的,我們接受了來自父母長輩的愛,如果不把我們的愛回饋,不用我們的孝去表達,我們就是無愛之人,一個人不懂得感恩和回饋,極容易變得自私、無德,而最終這些行為也將影響到個人。人孝,才有家和,家和萬事才能興盛。
說過了孝,再來說愛,這里我重點要闡述夫妻之愛。夫妻是一個家庭的基本構成,夫妻二人的和睦,才有家庭的和諧,才有親情的濃郁,從而子女才能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夫妻二人共同承擔了很多責任,養育子女、孝敬老人,他們之間的愛如果發生偏移或者破裂,老人、子女都會跟著受到牽連。以最近新聞中爆料的影視明星文章事件為例,文章對于妻子的愛的背叛,最終不僅傷害到了自身,也牽連到了妻子、老人和孩子。
馬伊俐的一句“且行且珍惜”成為了網絡熱詞,甚而有人用這個短句造句,被稱為“伊俐體”。我想說的是,親情世界里的珍惜不能只在最面上,要用心。
很多人往往失去了親人才知道惋惜,失去了親情和愛人才知道后悔,為什么一定要把事情弄到“岌岌可危”的地步呢?為什么一定要到了“子欲養而親不待”才知道嘆息呢?
孝不等人,愛也不等人。親情的路上,且行且珍惜。(特約評論員 張明龍)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27蘸滿淚水的親情
- 2014-02-27別讓“怕”字傷了親情
- 2014-02-27春節拜年:把“愛”融進“親情”盛宴
- 2014-02-27節儉文明過節 讓春節回歸親情本質
- 2014-02-27手繪“微信手冊”傳遞親情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