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凝
大理,金庸寫過,五朵金花唱過,這次好不容易有了機會,心中的雀躍再也按耐不住,身未行,心已遠!
到了大理古城,剛一下車,就被明媚的陽光晃住,高原的天空藍得一絲雜念都沒有,只想長出一對翅膀,飛得高些再高些。順著腳下的青石路緩緩走入城中,古城的道路至今保持著明清以來的棋盤式方格網結構,城內由南到北,一條大街橫貫其中,深街幽巷,依稀可見昔日南詔國的繁華。城中的屋子多用鵝卵石堆砌而成,少了幾分四方的棱角,讓人忍不住想要順著這些粗糙的弧線一路輕撫過去。我把手輕輕放上去,古城的韻味便像這石頭上的紋路一樣,隨著歲月和這城一起,刻在一圈又一圈的年輪上。
走在街上,迎著面的仿佛是一堵風墻,嘴里,耳里,眼里全是鼓鼓囊囊的風,聽得旁人說這便是大理著名的四景之一“下關風”。每年的春冬兩季便是下關的風季,一年之中平均有35天以上的大風,最大風速達10級。正說著,就見一路人被風吹飛了帽子,奇怪的是帽子沒有落在身后,反倒落在在人前。聽人解釋,這是由于下關地勢特殊,風產生一種竄上而復下跌的自然奇怪景象。風口在天生橋峽谷口,它是洱海水出口處,又叫西洱河,河口有座黑龍橋,把下關分為關內關外,橋北為關內,橋南為關外。這里兩山(點蒼山、哀牢山)窄仄,中間形成槽形。關外是鳳儀壩子,吹南風時候居多,而蒼山是一座高大的屏障,擋住西南吹來的季風。風從南方來,灌入山槽,到槽口外,風勢便由下而竄上,產生奇異的自然景象:如人朝北走,風迎面吹來,就會發生這樣的情形。聽得這番話,同行的人都拿出身上的輕巧物飾來親身體驗一番,屢試不爽,博得眾人陣陣笑聲。
大理有水,走在城中穿梭于大街小巷,叮咚水聲不絕于耳,如奏三弦。清澈的泉水自蒼山流入城中,游街串巷流淌于大大小小的院落之中,站在門外便聽得泉水四濺,嗅到陣陣花香了。養花種樹,早已成為大理人的傳統和習俗,花開的季節,紅的嬌艷,綠的青翠,花兒們自顧自的美麗,全然不管早已越過了自家墻頭,攀入了鄰家的花園之中,遠遠看去,一條條的花巷竟望不到盡頭。古城之中隨處可聞花香,舉目四處張望卻更是迷惑,仍不知花香出自何家。
沒去大理之前,想著蒼山洱海該是何等意境,等到了洱海邊,眺望蒼山,還是被這壯麗震撼了,洱海不能稱之為海,只是內陸的一個高原湖泊,卻有著大海一般的湛藍和清澈,蒼山立在洱海邊,挺拔、峻峭,峰頂入云,云霧繚繞,靠近峰頂的一段路常年有一縷白云相伴,遠遠看去路在云中,因而得名“玉帶路”。蒼山山頂一年四季積雪不化,遠遠看去一排銀筆插天,這就是蒼山雪。由于冬季積雪較厚,加之長年積雪不化,即使到了夏季也是白雪皚皚、銀裝素裹。站在洱海邊仰望蒼山,身后有水,波光粼粼,眼前有山,郁郁蔥蔥,洱海依偎在蒼山下又是一番別樣的山水情。這不知多少年前大自然的大手筆,驚艷著四方游客。聽當地人描述,每逢風和日麗的月圓之夜,行近洱海之濱,仰望天空,玉鏡高懸,俯視海面,水光接天,一輪明月在海中隨波飄蕩。因為時間倉促此次大理之行并為見得傳說中的“洱海月”,只得站在洱海邊遙想了一番,意念中感受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31家住文化坊
- 2014-03-31時髦祭品燒出文化機制短板
- 2014-03-31“民間文化大使”笑陽的追夢之旅
- 2014-03-28漳州市平和縣國土資源局開設廉政文化道德講堂
- 2014-03-27一條大江和一座文化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