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髦祭品燒出文化機制短板
http://www.caoliu14.com?2014-03-31 11:24? ?來源:北京晨報
我來說兩句
除“金元寶”、菊花、香燭等傳統祭品外,今年祭品市場又出現不少與時俱進的“新潮品”。以WiFi路由器、“馬上體”冥幣、冥間護照為代表的新祭品,吸引了不少眼球。不過,一些老年人對這些另類祭品不大感冒,專家表示,祭祀文化是嚴肅的,應避免庸俗化,同時應倡導綠色祭祀。(3月30日《楚天都市報》)
清明節與時俱進沒有錯,但時髦祭品與清明的文化內涵背道而馳。一方面,制作精美的時髦祭品被付之一炬,不僅浪費資源,污染空氣,也造成了火災隱患。更重要的是,時髦祭品放大了物欲追求,將無厘頭文化發揮到極致,而清明節追求的是精神層面的慎終追遠、明德歸厚,莊重而寧靜,很顯然,兩種文化取向和氛圍格格不入,也背離了清明祭祖重于情感和心理的表達之初衷。
有需求方有市場,清明祭品“趕時髦”,背后投射著活著的人對物欲的瘋狂追求。N個零的鈔票、豪華跑車,在現實世界求之不得,買些紙糊的,燒給先人,美其名曰孝敬祖先,其實是為了自己獲得某種虛幻的物欲滿足,也成為價值觀扭曲的另類表象。無論是出售者還是購買者,都從根本上歪曲了祭品的意義。事實上,祭品的本意是為了緬懷逝者的德行,弘揚先人的品格,這些彰顯物欲符號的祭品,則是給逝者身上潑污水,臉上抹黑。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時髦祭品的追捧者往往是年輕人,而老一輩人對此嗤之以鼻。這背后,折射出文化習得的短板。很顯然,進入互聯網信息時代,傳統文化的習得機制正在遭遇巨大挑戰。
面對清明節被時髦祭品的無厘頭解構,我們絕不能一笑而過,家庭、學校、社會應該為傳統文化的習得和濡化做些什么?是該好好反思一下了。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4-02-24非裔古巴人古老祭祀儀式 烏克蘭被免總統豪宅曝光
- 2014-02-24揭秘非裔古巴人的古老祭祀儀式
- 2013-06-18兩岸千人共祭"開漳圣王" 祭祀大典在漳州云霄舉行
- 2013-04-16清明期間宏福園接待20多萬人次 綠色祭祀成風尚
- 2013-04-07福州:祭祀品少了家庭追思興 祭掃途徑注重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