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虎
皖北的春天,從一朵細嫩的花瓣里鋪展開來。
站在沙潁河岸,細軟軟的風伴著和煦的陽光撲面而來,忽冷忽暖的,讓人在春天里略感冬的余寒。水,流淌著細細的波浪,在陽光下,閃著粼粼的光,像是碎了的玉般。幾只水鴨在水中游來游去,偶爾和小魚兒捉著迷藏,那歡快的樣子,讓人感受到春天的舒暢。河岸上,一排排的大白楊樹高高地挺立著,虬枝長出了芽苞,細細的枝條在風中劃著線條。那粗壯的身子,讓人想起北方的漢子。一棵棵的垂柳,在水中映著婆娑的身姿,柳枝也由青灰變得蒼綠,露出了細細嫩嫩的芽兒,鵝黃鵝黃里藏著幾分的青澀。
俗話說:七九八九,抬頭看柳。九九歸一,黃牛遍地走。快到末九了,春天仿佛也姍姍來遲了。坡上,一些無名的草兒悄悄地生長著。新綠、淺綠、嫩綠、鮮綠、翠綠,在春天里呈現出盎然的生機。黃艷艷的迎春花開了,纖纖的青枝,透著春的氣息。枝上的花兒,散發著淡淡的香,一串串的,就像是鄉村的抒情詩。無名的花兒,也在春風里靜靜地綻放著。一點點紅,一點點藍,一點點紫,一點點黃,一點點粉,稍帶著嬌羞,像是畫師們妙筆描過似的。一些枯黃的草,還殘留在坡上,一場春雨之后,化做春泥護著這些花兒。河岸邊的田地里,麥苗青綠。一眼望去,像是綠色的海洋。伴著河水流淌的調子,給人一種隔世般的感悟。壩子下,村莊籠罩在一層薄薄的霧中。幾頭老牛或站立,或靜臥,或搖著尾巴吃草,農人在田間翻開新土,有的鋤著田間的草,有的種著花生、玉米、葵花等。泥土被鋤頭翻開,透著春天的氣息,讓生命有著厚重的情懷。一行一行的麥子,像是一首首的小詩,寫在大地的紙上。
每年在這個時候,鄉親們在房前屋后,種上一些果樹、葡萄樹或是撒下一些花的種子,只等春暖花開之時,聽花事淡淡如夢,品一份樸實人生。這些的畫面,組成一幅生動、樸實的春到鄉村寫意圖。
俗話說:二月二,雁門開,大雁小雁飛回來。
每年這個時節,家家戶戶忙著送老雁饃。在阜陽這一帶,過了農歷二月二,有送老雁饃的習俗。傳說是女兒嫁到婆家后,每年到了春天都要回娘家一次,帶著自己親手做的老雁饃,老雁蛋,青蛙等,或是帶著孩子,去看望母親,預示著不忘母恩。
多少年來,人們一直忙碌著生活,把春天之美收藏在心里。那份美,含著真、善與大愛。河水清澈的聲音,洗著人們塵世凡俗的心靈,讓生命在平淡中有著一種高度。平平淡淡的生活里,滋養著一生的眷戀。
在沙潁河岸聽春,萬物復蘇,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走進春天的懷抱,讓人們更加熱愛生活。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31家住文化坊
- 2014-03-31時髦祭品燒出文化機制短板
- 2014-03-31“民間文化大使”笑陽的追夢之旅
- 2014-03-28漳州市平和縣國土資源局開設廉政文化道德講堂
- 2014-03-27一條大江和一座文化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