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的妻子后來看到本書時,看到《白鹿原》的封面人物,說了一句很實在的話,“這個人像我爺”,是的,我也有這種感覺,《白鹿原》的故事演繹的是關中這塊土地百年的歷史變遷,書中刻畫的那一位拄著拐杖臉上刻滿皺紋的白嘉軒老人形象實在這塊厚實的土地上不難找到的。當我打開《白鹿原》的扉頁時,看到的是作者那布滿皺紋的溝壑縱橫的臉,猶似充滿神奇色彩的白鹿原一樣。肖像的下一頁是簡單的一句話“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落款是巴爾扎克。我知道巴爾扎克是十九世紀批判法國現實主義的杰出大師,引用這一句話看來如同找到了一個杰出的導游一樣,瞬間,把人的好奇心激發了起來。接著不用詳細介紹,就是一個接著一個的離奇故事,充滿了神秘,怪異,緊緊吸引著我讀下去,也同樣吸引著熱愛文學的人讀下去。
陳忠實的文筆和構思與路遙的風格是完全不同的,陳忠實可以說是儒道相濟,奇正結合,偉大的現實主義和偉大的浪漫主義互相運用,是關中這塊土地厚實的傳統文化和神秘的秦嶺文化的有機結合。而路遙呢,是純粹的儒,偏于正統,是典型的偉大的現實主義風格。這種差異大概也是由于兩人寫作的題材不同。路遙著重寫作的是當代社會現實性的東西,大膽夸張,荒誕性的構思受到一定的影響,制約著文章的張力;而陳忠實就不同了,由于寫作的年代跨度大,作者就能夠馳騁開想象的翅膀,大膽運用拉美魔幻荒誕的藝術技巧進行大膽的構思,這使的這部小說充滿了瑰麗性的色彩,充滿了誘惑人的磁力,加上陳忠實的小說語言有著土地般的淳樸和瑰麗,因而語言立體感很強。于是,在“東征”的五部小說里可以說是最受讀者歡迎的。也因為這一部小說的神奇,緊跟著白鹿原——陳忠實生活的故土,小說創造的典型環境——也漸漸成為人們茶余飯后關注的焦點。白鹿原位于故都西安附近,沿秦嶺山下順勢擺開,由于依山托嶺,望之蔚然,倒有幾分神奇色彩,再加上陳忠實的藝術的巧手精心點化,于是,這塊故土也成為了一塊豐厚的人文景觀。
《白鹿原》的另一個利好的消息是贏得了第四屆(1989年—1994年)茅盾文學獎,這也應該是眾望所歸的事情。雖然在《白鹿原》之后,陳忠實還繼續出版了他以前的小說,但無論怎么樣,都是無法與《白鹿原》相媲美的。也許正如陳忠實所言,這是一本死后可以當做枕頭枕的書,而這本書,也熔鑄了他將近二十年的心血,真可謂“字字看來皆是血,廿年辛苦不尋?!卑?。
眼下,據說電視連續劇《白鹿原》正在瀕臨黃河具有豐厚的人文底蘊的渭北合陽某地拍攝,而此地也正好距離我的家鄉不遠,心里期待著這一部巨著能很快上視,也期待著再一次卷起閱讀《白鹿原》的風暴。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31家住文化坊
- 2014-03-31時髦祭品燒出文化機制短板
- 2014-03-31“民間文化大使”笑陽的追夢之旅
- 2014-03-28漳州市平和縣國土資源局開設廉政文化道德講堂
- 2014-03-27一條大江和一座文化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