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初夏,大營周圍的鄉鎮都有龍卷風經過,而大營從來沒有。老人們說,這是那九條小龍在將功補過呢。
因事件而得名:兩碗半。兩碗半,看了這個名字,你會想到什么?水、酒、飯還是粥?其實什么都不是,它是一塊地名。這個地名,蘊含著一個辛酸的故事。
從大營鎮沿332省道向東大約5500米有一個村莊叫楊家舍,順著莊中心的水泥大路向北1000米,有一個6畝多田的大垛子,這個垛子就叫兩碗半。
也許你會驚訝,一塊地為什么叫“兩碗半”?
原來,民國二十三年,這里發生了一場幾十年不遇的大旱災,秋天水稻顆粒無收。這塊大垛子的主人為了活命,就準備領著全家老小,到江南給人家罱河泥養家糊口??墒牵依镆稽c糧食都沒有,一家人怎么到得江南呢?于是,垛主咬著牙準備把這塊地賣了??墒?,誰愿意買呢?最后好說歹說,莊上的一個地主僅用了兩碗半米就把這6畝多的大垛子買了下來。而原垛主合家老小硬是靠著這兩碗半米,撐著家里的破木船到了江南,靠給人家罱泥活艱難地活了下來。從此,這塊地就叫“兩碗半”!
由官姓而得名:張官。沿大營鎮的屯溝河西岸的鄉村公路向北大約4000米,路西500米有一座不大的村莊,那就是張官莊。據莊上的老人說,明洪武十五年,莊上有一張姓人家生了一男孩,取名天彪。此人從小嫉惡如仇,臂力過人且好打抱不平。后隨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官居二等護衛,從四品。二十年后,衣錦還鄉。地方官聞訊,立刻做好迎接的準備。因為那時我們這里還是沼澤地,水網密布,交通不便。地方官立即從大豐市的劉莊鎮筑了一條大路直通張官。這條路遇田筑田,遇蕩穿蕩。因它非常寬闊,所以人們就叫它為“官馬路”。到了莊前,進莊有一座木橋,馬無法從橋上走過。路旁有一小垛子,于是,那個垛子就被征用來拴馬,十幾匹馬都牽到垛子上拴好,那個小垛子就改名叫“馬兒垛”,莊名就改為“張官”,一直沿襲到現在。
以人名命名的:施家三橋。在里下河地區,以姓氏命名的地名很多,以人名命名的很少。施耐庵紀念館所在地施家三橋,就是因人名而得名的。
元朝末年,施耐庵在蘇州撰寫《江湖豪客傳》,因同鄉張士誠的再三邀請參加了張士誠起義軍。張士誠兵敗后,他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逃回興化,躲到大營的一個叫清水灣的大垛子來避難。因為清水灣原名是“繡球墩”,所以施耐庵高興地說:“獅子滾繡球,我這頭獅(施)子有歸宿了!”于是,在這垛子上結茅而居,潛心續寫《江湖豪客傳》,也就是現在的《水滸傳》。施耐庵的子孫就一直在這附近居住下來。到他的九世孫時共有五個,分別叫施奉橋、施隆橋、施石橋、施板橋、施柳橋。其中奉橋、板橋、柳橋就分別居住在現在的興化市新垛鎮施家橋村的前、后、西三個大垛子上生息繁衍,隆橋在合陳鎮勝利村一個大垛子上居住,現在叫勝利村施家舍,石橋到白駒鎮的獅子口村一個大垛子上落腳,就是現在的獅子口村施家舍。
因奉橋、板橋、柳橋三戶人家分別居住在這三個大垛子上,且他們的名字中都帶“橋”字,后人就把這三個垛子分別叫施家前橋、施家后橋和施家西橋,統稱為“施家三橋”。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31家住文化坊
- 2014-03-31時髦祭品燒出文化機制短板
- 2014-03-31“民間文化大使”笑陽的追夢之旅
- 2014-03-28漳州市平和縣國土資源局開設廉政文化道德講堂
- 2014-03-27一條大江和一座文化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