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根生
我與故鄉的聯系,被一點點割斷。先是我上師范,把戶口轉走。沒過多久,姐姐隨姐夫去了城里,弟弟也尋到江北老家落戶。又過了幾年,爺爺奶奶相繼去世。后來,空了的老屋,也送給了大伯家。而幼年的不幸,更添了我疏遠故鄉的理由。我不到兩歲時,父親就離開了,母親隨即改嫁。有爺爺奶奶的撫育和姐姐的關照,也難抹去我失去父母的涼意。往事真的不堪回首,可又總要想起故鄉。人走得再遠,也離不了故鄉!
特別是清明時節,隔了幾年沒回去,回鄉的心情就更迫切了。我和妻子踏上歸程,還給堂姐夫打了電話。亟盼著回去,又近鄉情怯,內心越發不寧了。堂姐夫得知我們要來,上鎮里買菜去了。堂姐和小外甥則站在門前張望,看著有車子來,估摸著是我們到了,忙上前來迎。我把茶杯放到桌上,堂姐不等我動手,早已拿起水瓶為我添水。稍稍寒暄了幾句,我們就買了香、紙出門,到墳山上去祭掃。
生我的小村莊名叫后方,名字不起眼,地方也很小,也就五戶人家。到了現在,已遷走了四家,僅剩下的一家,兒子也住到鎮上去了,只有兩個老人,守著半邊老屋。我住過的地方,長滿了荒草,唯余一截斷墻,留存著記憶。屋側的池塘,久已不用了,被枯枝爛椏籠住。有陽光照著,這里還是很蒼涼。村莊后的松樹林,已被一片茅草代替。那里又添了新墳,把記號全弄亂了。我們在茅草中鉆來鉆去,費了好大勁,才找到奶奶的墳。我不由自主地跪下去,竭力抑制著自己,才不讓眼淚流出來。
又去了另一處山上,爺爺與父親埋在那里。爺爺生前愛喝酒,把我供到讀師范,卻沒能喝到我買的一滴酒。妻子跟我說:“忘了帶酒來呢。”我其實沒忘,可這時帶來,早已遲了。跪在爺爺的墳前,我說不出話來。來到父親墳前,我想起了母親。她每次見了我,總要把我拉到一邊,說她老想父親,要我記得給父親上墳。被母親惦著的父親,生前一定疼我吧?可他走得太早,連張相片也沒留下。母親離我而去,有諸般無奈。可我心里難轉過彎來,很少去看她。她來看我時,我還鬧別扭。此時,我站在父親的墳頭,朝母親的村莊望著,滿心都是悵惘。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31家住文化坊
- 2014-03-31時髦祭品燒出文化機制短板
- 2014-03-31“民間文化大使”笑陽的追夢之旅
- 2014-03-28漳州市平和縣國土資源局開設廉政文化道德講堂
- 2014-03-27一條大江和一座文化重鎮